儿子吃自助餐浪费被爸爸教育:多少父母重视过餐桌上的教育?
2021-07-05 09:11:40

1.jpg

最近看到一则发生在四川成都自助餐厅里的视频。

爸爸带着大概六、七岁的儿子吃自助餐。

儿子拿了一大把烧烤、一大盘鲍鱼等食物。

爸爸提醒儿子不要多拿,儿子却表示自己吃得完。

然而,等爸爸离开座位时,

儿子却把几盘食物倒进了垃圾桶,动作可谓一气呵成。

爸爸回来后,儿子还向爸爸表功,说自己已经全都吃完了。

爸爸当然一眼就看穿了儿子的把戏,让他把垃圾桶拿过来。

儿子只好磨磨蹭蹭地把垃圾桶递给爸爸。

爸爸的下一个动作,居然是把这些食物都拿到盘子里,开始吃了起来。

这会儿,儿子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一边抹着眼泪,表示以后再也不会浪费了,

一边阻止爸爸不要再吃了。

这一幕看得人泪目。

爸爸去吃被儿子丢弃的食物,就是告诉孩子:

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浪费食物是可耻的行为。

2.jpg

演员应采儿有一次在节目中吃自助餐时,

突然很严肃地对另一位演员颖儿说:

“你吃多少拿多少好不好?  我儿子这样会被我打一顿。”

应采儿下一句解释说:

“你怎么可以这样浪费粮食?”颖儿连连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

的确是这样,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富足,

孩子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

但是,并不代表可以随便浪费食物。

要知道“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父母越是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

越是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01

孩子不懂得珍惜食物

错在孩子吗?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离世,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悲伤。

因为,他让全中国的人都吃上了饱饭。

而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如中国这样幸运的。

出生在新世纪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

所以,不懂得珍惜粮食,但是错的只是孩子吗?

上一次一大家人聚餐时。

表弟家7岁的儿子彬彬,把一盘花生米端到自己面前。

然后拿酱油、醋等调料倒进去,开始来回搅和。

全程没有一个大人制止,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彬彬说:

不要玩了,不然这一盘花生米就没有办法吃了。

谁料彬彬朝我翻了白眼,依然我行我素,表弟这时来了一句:

“姐,你别管,让他玩吧,我让服务员再上一盘花生米。”

这是一盘花生米的事情吗?

这是孩子在浪费食物,父母却在纵容呀!

怪不得早就听说彬彬每顿饭要奶奶喂才肯吃呢!

当孩子第一次有浪费食物的行为时,

父母是及时制止还是放任不管,

会对孩子以后是否学会珍惜食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才知道浪费食物的行为不对。

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一日三餐让孩子明白,

吃到每一粒粮食都是幸福。

02

餐桌虽小

教育不能少

演员蔡少芬曾在微博发文。

她带着三个孩子汤圆、包子和鱼蛋做面包,

孩子们都跟着妈妈学,动作虽笨拙但是学得很认真。

等到面包做好,三个孩子吃得更加开心了。

蔡少芬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亲力亲为地从教孩子学做饭开始。

3.jpg

这一点,从蔡少芬给三个孩子取的小名,都是食物的名字,也能够初见端倪。

曾有一位网友说,他第一次在朋友家就餐,简直惊呆了。

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独立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吃完饭菜。

尽管孩子拿勺子的动作很笨拙,但是一勺一勺吃得很认真。

掉在桌上的饭粒,孩子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了,吃完后解下围嘴说:

“妈妈,我吃完了。”

妈妈把他抱下餐椅,他端起碗跑到洗碗池旁。

把碗放进了洗碗池里,一套动作非常熟练和自然。

很明显,这个才一岁半的孩子,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懂得了吃饭时应该怎么做。

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得好的,

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练习,

还有父母的耐心指导。

也正是这样的教育,更让孩子懂得珍惜食物,才会减少孩子浪费的行为,

更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不仅是孩子个人素质的体现,

更是父母教育的展现。

03

餐桌教育

父母应该怎么教呢?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句话: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从古至今,先人们就告诫我们,衣着要不追求华丽,

饮食要不厌倦蔬菜,珍惜食物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大部分孩子在断奶以后,就会跟着大人坐在餐桌前吃饭,

父母此时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是最合适的时机。

首先,珍惜食物的感恩教育。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这顿饭买了几个菜,花了多少钱,用了多长时间做出来的,

让孩子知道眼前的食物是辛苦劳动才换来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意愿,给他准备适量的饭菜。

并且告诉孩子一定要全部吃完,吃完不够可以再拿,

但是绝对不允许浪费。

我儿子大概4岁时,

有一次吃完一碗饭后,跟我再要一根玉米,

我问他吃得完吗?他犹豫一会儿说:

“妈妈你给我半根吧,我肯定能吃完。”

父母越早让孩子知道“碗尽福至”的道理,

孩子越是懂得吃完碗里的每一口食物,

就是在感恩能有当下的幸福生活。

其次,安静吃饭的规则教育。

把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端在面前不让别人碰。

筷子在盘子里翻来捡去,夹不住饭菜撒在桌子上、吃饭吧唧嘴等等,

都是餐桌上不文明的表现。

父母在发现孩子有类似行为的时候,第一时间要制止,

并且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

让孩子跟着父母学做一个有规矩的孩子。

从上饭桌捧起饭碗开始,到安静并且安稳地吃完饭,

然后再离开饭桌,这才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掌握的餐桌礼仪。

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还要教他们盛饭、摆放筷子、端菜等小事情,

充分参与每一顿饭的准备工作,孩子会更懂得遵守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越是在餐桌上任意妄为,越是看得出父母教育的缺失,

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

父母的教育必须到位。

第三,学会做饭的担当教育。

综艺《少年说》中有个初中男生,

抱怨妈妈借着学校社会实践的要求,

让他学焖饭、煮粥、拌凉菜,

想问妈妈能不能不让他做饭了?

妈妈却告诉他不可以,学会做饭等家务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将来才能成为有担当的男子汉,未来的人生才会更幸福。

4.jpg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的学习最重要,

从不让孩子做一点事情,

就连吃饭都要哄着吃,

却不知道应该让孩子先学会做饭有多重要。

从择菜开始学起,再过渡到洗菜、切菜和炒菜,从煮粥、煮饭开始,

再学习包饺子、蒸馒头和包粽子,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慢慢地教会孩子做家常饭菜。

同时父母要能够包容孩子,

哪怕孩子做得不好,也要及时夸奖,

让孩子愿意继续学,这样熟能生巧才会逐渐掌握技巧。

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餐桌上展示出良好的教养,

珍惜食物并懂得感恩,

同时成为能做饭的生活小能手。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凯叔讲故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