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中医院校学制,调整中西医学课程学时比例?教育部答复来了
2021-10-25 17:21:02 作者:吴金娇

微信图片_20211025164807.png

近日,教育部对《关于改革中医教育的提案》进行答复。

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推动中医药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鼓励有条件中医药院校开展“5+3”人才培养

针对关于适度延长中医院校学制的建议,答复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医教协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展“5+3”一体化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分类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适度增加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中医类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

同年,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进一步提出要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鼓励和支持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健全完善中医药长学制教育,适度增加具有推免资格的中医药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着力加强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培养,同步提升其实践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

2020年1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22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6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院校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学时比例为6:4

关于调整中西医学课程学时比例的建议,答复中介绍: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系列文件,推动中医药院校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中医学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强化中医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也提出要探索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

从对全国53所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的院校调研情况看,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平均为2803学时,其中中医类课程1228学时,占比44%;西医类课程776学时,占比28%。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中医类课程与西医类课程的教学学时比例为6:4,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了中医的主体地位。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教育部官网截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