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部分“中部学校”毕业生“突围”考入清北,从“靠天吃饭”到为学生增值,沪上高中生态悄然变化
2022-08-13 09:17:13 作者:张鹏

2886996_w750.jpg

2022年上海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仍在进行中,沪上学子陆续拿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今年,部分考入全国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的高中学校并非家长口中的“四校八大”,有些郊区学校在所在区都并不知名。

从生源质量决定升学结果的“靠天吃饭”到为学生增值,近年来,上海一批高中推动个性化育人模式发展,为学生寻找最合适的成长路径,让学生实现学业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不能只靠几所好学校,只有越来越多的高中形成自己办学特色并且让学生获得更好发展,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才会可持续,进入良性循环。”在教育界专家看来,“中部”高中在今年高考中的“突围”,正是上海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后,高中教育生态积极向好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20813085916.jpg

安亭高级中学朱子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这所高中首个考入清北的学生

“中部学校”突围,非典型“学霸”考入清北

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郊区高中在今年高考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宝山区吴淞中学楼申皓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录取;奉贤区奉贤中学高宇浩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嘉定区第一中学游立谦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安亭高级中学朱子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这所高中首个考入清北的学生……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考生故事,似乎都有相似的脚本——刚进入高中时并不“冒尖”,但因为有个性特长,或是对某个学科极其热爱,所在高中为他们搭建起个性化发展平台,并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补好短板,从而帮助这些学生用热爱带动全面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813085544.jpg

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录取的宝山区吴淞中学楼申皓

刚刚考入吴淞中学,楼申皓的学科偏好非常明显:数学、化学十分擅长,语文、英语是短板。为了呵护他的个性特长,学校从高一开始就为他选择数学教师进行拓展学习,他先后在高二、高三获得了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校长施忠明认为,仅仅让学生长板最长还不够,要让学生的“长板”带动“短板”发展。为此,高三阶段,吴淞中学为包括楼申皓在内的一批学生进行了三次全面学情分析,并一生一策为考生制定学习方案。高考中,楼申皓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比平时提升了30多分,最终圆了清华梦。

微信图片_20220813085706.jpg

嘉定区第一中学游立谦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

同样出于喜欢,游立谦在高一就加入了嘉定一中应用数学这一“硬核”社团。丰富的课程、前沿的讲座,让他在高中阶段就经历了编程、撰写论文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参加这些活动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而且帮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学会了享受学习的快乐。”游立谦说。

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离开时都觉得自己更优秀了

不难发现,高中育人方式的适切,让这些学生的“成功突围”变成可能。

楼申皓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吴淞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备受鼓舞。施忠明“趁热打铁”,鼓励高三年级老师们好好总结经验,“不是为了追求每一个学生高考时的高分,而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高中期间得到成长,希望他们毕业离校时能感到我比原先更优秀了。”施忠明说。

今年,嘉定区几所高中的高考成绩都得到提升,嘉定二中“一本上线率”翻倍。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祝郁认为,这得益于全区通过分层分类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看来,所谓的“中部”乃至“中低部”高中学生进入清北,对高中育人方式留下了一道思考题:高中学校如何给每一位学生都设计更适合的路径,帮助他们获得成长。

“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都能培养出考入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与上海推行的中考高考改革息息相关。”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原主任施斌认为,高考改革中教、考、招各个环节的改变,尤其是招生环节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向高中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不唯分数,要在呵护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理想目标。徐士强认为,近年来,上海通过创建特色普通高中等方式,推动高中学校梳理办学特色,错位发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随着中考改革和高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从育分走向育人的理念和实践将使得基础教育生态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