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辰光家里都有的老物件,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2019-05-14 14:29:54 作者:单颖文

近日,一个名为“父辈的设计”的展览登陆上海淮海中路755号无印良品,展出了51件1960至1980年代寻常百姓家使用的老物件。这其中,有不少是“50后”、“60后”的结婚必备物品,伴随着“70后”、“80后”乃至“90后”的成长,看得人泪光闪闪,引发了一波“回忆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淘汰,现如今,你还能认出多少呢?


海鸥牌205照相机1.jpg


海鸥牌205照相机
产品设计:佚名
包装设计:佚名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约1970年代


海鸥牌照相机可是当年的居家旅行必备,它见证了太多人从“眉间一点红”的童真到双手比“耶”的青春,记载了太多大大小小的聚会和意气风发的到此一游。


百花牌手帕.jpg


百花牌手帕
产品设计:佚名
约1980年代


“丢,丢,丢手绢……”,它是游戏道具,更是日常卫生用品。上学要是不带手帕,还会被校门口的值日生记名字有没有!


红双喜乒乓板.jpg

红双喜乒乓板
产品设计:佚名
包装设计:佚名
上海乒乓球厂
约1980年代


当年的体育课如果碰到下雨,数学老师是不会来的,体育老师带着大家去乒乓房“为祖国锻炼身体”就可以了。


冷水壶,玻璃杯.jpg

冷水壶,玻璃杯
产品设计:佚名
约1970年代


小时候,每当吃麦乳精、菊花精、阿华田的时候,玻璃杯是必须要登场的,杯子旁边总有一双眼睛盯牢“调一调、调一调”。


除此之外,还有茶盘、台钟、压力壶……样样都是童年的回忆啊!展览发起人、上海风景工作室成员周祺告诉记者,这些物件基本来自于工作室成员的收藏,多是自用之物。

说起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初衷令人唏嘘——原来,是要给这些陪伴大家长大的老物件“找妈妈”。“这些产品的设计者并不为人知晓,希望大家看到展品后,能提供设计者的线索。”周祺说这些物品既带着深深的生活年代烙印,又是1960至1980年代上海轻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内销、外贸的起步和发展的佐证,“它们的设计者和平面设计者,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令人欣慰的是,从5月初展览开幕至今,经过多重线索和多方确认,已经为7件展品确认了设计者:


微信图片_20190511171517.jpg

光明牌大白兔奶糖

包装设计:王纯言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上海食品分公司

1980年代


微信图片_20190514135322.jpg


中国金鱼,样本

平面设计:施福国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上海市土产分公司

1970年代


交通运输1.jpg

交通运输,玩具

产品设计:佚名

包装设计:曲世贤

中国制造

1970年代



泰康牡丹什锦饼干.jpg

泰康牡丹什锦饼干
包装设计:钱定一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约1960年代


微信图片_20190514135314.jpg


蓓蕾护肤脂

包装设计:顾世朋

上海家用化学品厂

1960年代



1978年年历1.jpg

1978年年历
平面设计:任美君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咏梅香脂.jpg

咏梅香脂
包装设计:赵佐良
上海日用化学品二厂
约1970年代


据悉,本次“父辈的设计”展览是系列展览“谁的设计”第一场,展期至5月23日,之后还将举办两场展览,呈现其他展品。如果对展品设计者有线索,请发送邮件至shview86@163.com。


微信图片_201905110724041.jpg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风景工作室提供)


作者:单颖文
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