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0-08-12 13:47:35 作者:李鲁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全球生产和消费遭受疫情的全面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优化制度供给,坚定推进重大改革,必将释放更多市场新动能,为增添中国经济发展后劲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十九大报告中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之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要素市场改革提出了总设计和路线图。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要素初始配置的纠正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机制等,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消除各类隐性壁垒,减少价格扭曲,释放错配的资源,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宏观配置效率。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市场配置要素范围,就是要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配置要素资源,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效应,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着力点,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提高要素质量,畅通要素流动,促使各类要素活力迸发,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从而培育新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激活有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表明我国具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并且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之所以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原因就在于通过健全和完善生产要素分配机制,缓解初次分配失衡,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从而提高社会整体购买力,激活有效需求。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要素体系,首次从理论上明确了哪些生产要素以及如何参与收入分配。《意见》进一步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这也标志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从产品服务市场走向要素市场。一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突出特点,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极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例如,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注重发挥企业家精神,首次明确提出数据要素市场等。另一方面,切实保障特定要素主体权益。例如,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复杂的长期任务,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应注重试点先行,更好地激励地方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各种高能级的要素资源,高水平的市场服务平台,健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体系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有责任、有潜力、有优势依托“五个中心”建设、“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及浦东综合改革、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等主动作为、率先突破、强化功能,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李鲁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