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典老歌“出海”再扬名:杨学进独唱音乐会倾倒悉尼观众
2018-06-19 08:11:33 作者:吴钰

捕获.JPG

“上海是东方的都会,上海小姐多娇媚。思想前进,身体健美,勇敢活泼又智慧……”6月18日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学进携手上海轻音乐团,在悉尼举行独唱音乐会,上海老歌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令观众如痴如醉。散场时,观众都不由自主哼起了旋律。

捕获.JPG

上海老歌在世界各地都有知音,独特的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元,除了融入蓝调爵士等国际元素的海派特征,更有红色文化的筋骨和江南文化的底蕴。“上海老歌的情是丰满的,从创作来看,贺绿汀在《天涯歌女》《四季歌》中汲取了江南民歌特点;聂耳创作的《梅娘曲》,讲述了30年代爱国华侨回国参战,重伤昏迷;梅娘从南洋回到中国,希望唤醒爱人的故事,曲调旋律性和歌唱性很强,”杨学进说。在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融合孕育而生的经典感染下,老歌让不少观众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捕获.JPG

悉尼民众停立在音乐会海报前

当晚音乐会最著名的曲目之一,是《马路天使》中“金嗓子”周璇演绎的《天涯歌女》。音乐会的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向观众介绍了他对上海老歌的研究:“据曾为周璇伴奏的老乐手回忆,周璇每次录歌只对着话筒轻轻地唱,乐队在后面远远地和。乐手们听不清周璇唱什么,都是看口型。”如何演绎好这首经典曲目,杨学进也有自己的体会:“周璇声音并不大,但因为麦克风的发明,通过扩音,她的气声如此入耳,不用大喊大叫,就能发挥声音委婉的长处。”动听的音乐、发达的文化得益于上海繁荣的经济,与上海的人文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老歌不少都由当时的著名女星演绎,也反映了新女性的独立自主,并因左派爱国电影而脍炙人口,形成了正面积极的文化品牌形象。

捕获.JPG

而时至今日,这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歌曲仍不时在大洋彼岸、南半球的电波中响起,成为两国文化和情感沟通的桥梁。“上海文化品牌的魅力,不仅在中国本土。走到全世界,一谈到上海,都是公认的摩登、时尚、有风韵。我们非常幸运,前人在上海创作了如此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更好地传承。”杨学进在世界各地开过三十多场上海老歌音乐会,观众无不热情追捧。出访悉尼之行中,即使是在饭间,她想起乐曲表现方面的细节,也会时时与学生商量改进。餐厅于是成了音乐会“预演场”,一段乐句排练完,满堂无不喝彩。音乐直抵人心,文化传播效果可见一斑。

捕获.JPG

捕获.JPG

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上海得天独厚,但打响文化品牌,也需要后人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尤其是在音乐领域:"声音的艺术是时空艺术,不同于绘画、建筑,外滩建筑可以以显目的形象存在百年以上,时时印入眼帘,但随着时间流逝,歌声容易被人遗忘。" 让上海老歌重见天日,不仅是在"复活"回忆,也在为年轻观众打开了解上海文化品牌的大门。

捕获.JPG

时代在发展,年轻人习惯的音乐节奏也发生了变化,一味重复老歌缓慢悠长的情调,观众可能亦会审美疲劳。研究上海老歌八年之久,杨学进也在曲目演出时尝试了一些创新调整,她增加了经典串烧的节目形式,用音乐自身的律动,张弛有序地讲述上海故事。悉尼演出与轻音乐团合作,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上海老歌最早融入电声、爵士、用架子鼓的,是上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锋,而上海轻音乐团是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亦领时代之先。

捕获.JPG

上海文化底蕴深厚,经典老歌音乐会受邀在悉尼举行,得到了不少"高大上"的评价,让杨学进也体会到了一份责任:不能因为身在上海,就‘不识庐山真面目’。把似乎司空见惯的作品做到极致,打磨经典,才是文艺工作者应有之义。她为老歌出版了歌唱教材,并不遗余力地为上海音乐培养后起之秀:"在上海,爱上海,建筑师可以为城市设计代表性建筑,美术师能留下画作,作为歌者、老师,我们也要让上海的艺术不断演出,让学生在观众的掌声和支持中传承上海的文化。"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