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如何让科创热情燃起来? | |
2019-01-21 06:07:49 作者:唐闻佳 |
▲房静远教授(前排)率领团队对重大疾病开展科研攻关。
不久前在京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获颁两项大奖,创下上海医疗机构之最。整个2018年度,仁济医院共牵头四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合计经费7137万元,纵向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最新统计显示,该医院还以1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再度刷新上海医疗界纪录。
在高手如林的上海医学界,仁济医院交出的科研成绩单为何如此亮眼?正是因为这家医院近年推出的重大改革——通过搭平台、调机制、促转型,让医务人员围绕临床问题展开科研,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一个个新的治疗方案、技术、药物,造福患者。
做科研,要瞄准癌症等重大疾病
胃癌和大肠癌在我国的早期诊断率很低,中晚期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领衔团队首次证明,在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高危因素,每天吃1毫克叶酸可预防腺瘤的初次发生……五年来,该团队获得8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成果刊载于《细胞》《肿瘤发现》等国际权威期刊,治疗方案被60多家大型医院应用,还写入本科教材,改写了许多患者的命运。
在我国,每年有近3000名儿童因各种疾病导致终末期肝硬化,死亡率曾超过90%,唯一的出路是肝移植。但是,没这么多肝源,许多孩子活不过2岁。仁济医院夏强教授团队2006年“从零起步”,历时11年终于攻克多个关键技术,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建立了国际首个全年龄段儿童肝移植供肝选择标准与获取技术体系……目前,他的团队每年完成超过400台儿童肝移植手术,占全国60%以上,每例手术的背后是一个个重拾希望的生命。
▲夏强教授领衔团队“从零起步”,攻克多个关键技术,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
1月8日,房静远、夏强领衔的相关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要知道,2015年起,国家科技奖大幅缩减授奖数,总数不超过300项,而科研领域各个分支方向的项目都远超这个数字,得奖堪称凤毛麟角。仁济医院能够占据两席,可谓这家医院近年启动转型的一个缩影,即以临床型科研引领医学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医学科学家瞄准癌症等重大疾病开展科研攻关。
搭平台,让科创激情释放出来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医药科创的策源地、应用地。如今,仁济医院医务人员投身科研的热情很高,且无不是瞄准临床关键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心内科主任卜军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心血管影像辅助早期诊断技术写入了国外权威教科书。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患者“越治越多”的窘境,他正领衔团队牵头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在上海、江苏等地建立10万人队列,实践“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理念,试图扭转心脑血管疾病“重治轻防”的局面。
▲仁济医院麻醉科鄢和新教授和俞卫锋教授领衔的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发生物人工肝,对重症医学领域的危重病例抢救意义重大,相关成果已走到产业化的前夜。
在科技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直被认为“含金量”很足,最新统计显示,仁济医院麻醉科斩获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两年超过10项,项目数排名全国麻醉科第一。 由鄢和新教授和俞卫锋教授领衔的一项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发生物人工肝,这对重症医学领域的危重病例抢救意义重大,相关成果已走到产业化的前夜。“麻醉科所有医护的科研热情都燃烧了起来!”麻醉科主任俞卫锋教授说。
2013年至今,仁济医院药学部累计获得2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列上海第一、全国前茅。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提出“研究型临床药师”理念,带领团队开设了上海市首家“风湿病药物治疗管理”临床药师门诊,获得了上海市临床药学首个“药事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让更多慢性病患者获得规范诊疗。
“临床科研不是个别医生的专有。”仁济医院副院长戴慧莉称,仁济医院通过搭建基础研究平台,让科学家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围绕临床医学开展科研,让各个学科的科创激情充分释放出来。
调机制,让临床活力持续迸发
2018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启动“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这是上海在市级层面释放鼓励开展临床型科研的重要信号。得益于此前的转型,仁济医院斩获项目数稳居上海各大医院之首。
起步早,还要走得实。近期,仁济医院还打破医院的围墙,创新体制机制,向外求资源,引入合作科研模式,打造学术“特区”。
▲王坚教授(左)
▲林厚文教授
人人都晓得胰腺癌是“癌王”,殊不知胆管癌比胰腺癌更“狠”,医生称它是“王中王”——由于难以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就是晚期,死亡率很高。过去五年,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教授领衔团队斩获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就是围绕提高胆管癌等难治胆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展开攻关。
问他拿下这么多“国自然”项目的秘诀,他归结于两点,其一为亚专业的建设,做精学科;其二就是临床与基础紧密合作。这其中,包括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的“PI(科研项目负责人)兼聘制”,即让双方人员交叉任职,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紧密合作。此外,得益于医院-研究所共建,仁济医院胆胰外科还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团队开展科研协作。
与基础医学的平台、人才牵手,让这群外科医生尝到了甜头,他们不仅创造了患者延长生命的奇迹,相关成果还促成“老药新用”的佳话。
“仁济医院产生的一批研究成果,已修改了多项疾病的国际诊疗指南,为最终推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上海建设成为亚洲医学中心贡献了‘仁济力量’。”戴慧莉称,在仁济医院,临床医学团队与基础研究平台、团队、人才“自由恋爱式”的科研协作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今年,医院还将在此基础上力推学科交叉和转化平台建设,努力推动科研、临床实践与产业的转化,让临床活力持续迸发。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图片:仁济医院 提供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