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舒先红:跨界于心内科和超声诊断
2019-04-24 12:59:15 作者:顾筝

舒先红.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舒先红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带着超声仪器看门诊的医生

舒先红看门诊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打开,是一个可视听诊器。作为一名“跨界”于心内科和超声诊断的医生,舒先红每次门诊都会带着超声机器,现场就能对一些不明确,有怀疑的病情进行超声检查,直接就把病因给确定下来。 有名30多岁的病人,因为胸闷去医院检查,做了心电图发现,T波倒置。知道心脏肯定有问题,在当地医院做了各项检查,光检查费用就用了好几万元,但一直没有查出来到底是什么病因。当地医生只能建议他:去上海看看吧。

他来到中山医院挂了舒先红的号,听了他所描述的症状,舒先红拿出超声机器,直接在门诊现场给他做了心超。“你看,是心尖肥厚。”舒先红明确地指出了问题。 患者大为感叹:“上海医生水平真高。”“不是我们水平高,而是我们看得多。”舒先红向他解释说,“心尖这个部位特别小,没有经验的医生做心超时很容易漏掉,但我们医院每天都有那么多病人,我们的医生都会注意看这个位置的。”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生在不断的看诊中累积经验,精进医术。舒先红告诉自己的学生不要害怕重复,“我们一天要做几百个超声诊断,看起来是在不断地重复,但只有重复才能出真知。这就像古董鉴赏一样,真的看多了,假的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来”。

有个60多岁的中年男子,也是一位久治不愈的患者。他一直感到胸闷气急,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可是在血压控制好之后,他的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他辗转各处求医,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到舒先红这里看门诊,依然是靠那台如手掌般大小的超声仪器,她非常确定而严肃地对患者说:“你不是高血压心脏病,你是心脏淀粉样变,可能是由血液科的疾病引起,你需要住院检查清楚。”

舒先红当机立断,把患者收入病房,请来血液科医生会诊,最终确认为患者是多发性骨髓瘤,以此引发的心脏淀粉样变。心脏淀粉样变作为一种罕见的病症,在国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比较高。舒先红认为医生的积累在于不断学习。她说“罕见病症,看得少,总结也会少。但我们医生基本没有双休日,都在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记得心脏淀粉样变是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超声特点,病理标准,之后通过自己的临床总结,就能把这病症鉴别出来了”。

看病.JPG

让“眼睛”看得更亮,更远

舒先红进入心内科,超声诊断领域可谓是偶然中的必然。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习时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舒先红拿到了“荣林奖学金”,也因而获得了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她最终选择了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奠基人姜楞教授。

报考姜教授研究生的人很多,舒先红是唯一的女生,当时她还有点担心。“听说老师很少招女生,我想我大概没戏了,没想到,她最后只招了我,她说你像个男孩子。”舒先红回忆起这些往事,开怀地笑了。

姜楞教授没看错人,舒先红一直发挥从小就有的“学霸”精神,会钻研,肯吃苦,干脆利落,又心细如丝。现在在国际学术圈里,大家都知道上海有个Dr.Shu。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的一次年会上,舒先红带领自己的科室发表了十篇论文。还从来没有一个科室能发这么多篇文章,姜教授知道后对舒先红大为赞赏。

从读研究生开始以超声诊断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至今已有20多年。舒先红亲身体验,也亲自推动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 在舒先红1990年从医学院毕业做住院医生时,有时晚上值班碰到做溶栓治疗的病人。那时还没有特别好的监测的仪器,只能时时看着他们心电图的变化,来不断调整用药。“值班碰到这样的病人就一晚上不要睡觉了,要时刻关注变化,时刻调整。”

而现在,医学仪器的发展让医生配备了背后的“眼睛”一般,可以更快,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超声以其可以床旁做,反复做,廉价,无创伤,无辐射等特点成为最被广泛使用的“眼睛”之一,让很多病症直接就被诊断出来。

舒先红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修炼”自己的看诊技术,时时被患者感叹为“医术高超”,但是她还是发现这双“眼睛”有局限之处。有的人比较胖,有的人病症发在早期,对此超声诊断就不够敏感。超声仪器是否能做改进,看得更清晰,能不能不只是看到整体,还能分层看,分节段看。舒先红在临床工作中思索着这些问题,渐渐地,它们变成了她的科研方向。

舒先红和她的团队在国内率先或较早开展了多项心脏超声诊断新技术,例如实时三维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显像、经静脉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显像、斑点追踪显像等。从临床问题到科研,再回归到临床应用,舒先红为自己所钟爱的“眼睛”(超声诊断)做着让其更亮,看得更远、更深、更细的工作。

科研服务临床

每个医生都要承担医教研的工作,舒先红的很多科研方向都从临床而来,最后又能应用到临床。中山医院由于和上海市肿瘤医院临近,所以在看诊的过程中,舒先红会碰到不少肿瘤病人,他们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或是有的肿瘤病人在手术之前,要先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能承受住手术。

在门诊中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舒先红和她的团队开始研究化疗药物所造成的心脏毒性,以及如何能早期发现早期防范。

这几年,舒先红又在结合基因检测做新的研究方向。“家里还有什么人有这样的症状?”这是舒先红在门诊中常会问的话。

“医学是很不完美的科学。”舒先红这么说的时候,充满了无奈。她一直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死亡病例,那是她刚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床位上管着一名才13岁的女孩。小小年纪,得了肥厚型心肌病,心肌非常厚,小女孩气喘,每天不能躺平。医生们对她的病情无计可施,“只能看着她一天天地严重下去,最后慢慢地死去。无法把她救回来的时候,我难过极了,忍不住要流泪。” 舒先红回忆着,“她的病是遗传,而且应该是两个基因突变,在现在的医学情况下,或许仍然没有医治的办法,但至少可以把她的病因搞清楚。”

医学当然还不完美。舒先红在看门诊的时候也无奈于有的疾病通过超声还检测不出来,需要建议患者采取有创检查;也无奈于有的疾病已经检测出来了,但没有治疗方法。但是医学却在不断发展,舒先红很自豪于自己也在推动这一发展。

名医简介

舒先红:

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脏超声诊断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 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得专利7项。参加编写《实用心脏病学》等30余本专著。多次担任美国超声心动图年会主席团成员和主持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作者:顾筝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