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睡觉!我国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600号”首开睡眠病房,医生:睡不着只是线头
2019-08-05 06:27:49 作者:唐闻佳

389876480.jpg

你睡得着觉吗?如今,这真成了一个问题。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不着”日益高发,被誉为现代人的新流行病。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开出“睡眠病房”。一个多月来,失眠者陆续登门。而医生们发现,他们的问题可不止“睡不着”这么简单。

在这里,医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失眠只是一个线头,扯出现代人形形色色的精神压力与心理煎熬。

首例患者印证“睡眠病房”开设初衷

“晚上九点躺在床上,到十二点,可以起来三四回。”7月1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房开设首日,来了一位老太太,她每天只能睡2小时。

长期失眠折磨之下,老人身体已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吃不进东西、不爱说话,甚至有时还想一死了之。随着对该病例了解的深入,医生发现,老人的问题不是失眠这么简单。

原来,老太太瞒着家人参加了某理财项目,数十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学科带头人苑成梅医生说,老人家遭遇的失眠,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极度悲伤、懊恼与自责”,治疗要先治“心”病。但“修心”谈何容易?老太太属于难治病例,症状缓解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睡眠障碍病房开张一个月来,28张床位,目前在院10人,出院10人,还有四五名患者预约登记入院。

他们中有企业高管,也有暑期归国探亲的留学少年。医生说,因单纯睡眠问题前来就医的很少,患者大多夹杂着各类精神或心理问题。

725514558.jpg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开出睡眠病房,病区环境设计有别于这家医院的其他病区,负责人说,希望来这里的人感觉宁静

“大部分人不太愿意说自己精神有问题,来看病,更多人愿意表达为:我睡不好。”苑成梅说,以睡眠问题为切入点,可以降低“病耻感”,更能为大众接受。这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睡眠障碍病房的初衷之一,让更多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患者放下顾虑,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睡眠障碍这件“小事”正变成“大事”

记者获悉,在精神卫生领域开设开放式睡眠障碍病房目前尚属个案,因为全面引入心理精神治疗,非一般医院可“配齐”。

838439536.jpg

睡眠障碍病房走廊贴着各种帮助睡眠的科普宣教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房之所以能开设,依靠的是已发展了30年的心身医学专业与心身科病房的临床积累。

不过,医生们也说,以前确实没把睡眠障碍当一回事。因为相比精神分裂等重型精神疾病,睡眠障碍过去被认为是“小事”。更何况,在专业精神科医生手里,光安眠药就达30多种,丰富的治疗“武器”让医生们很容易就能把“睡不着”的病人打发走。

是什么原因让精神卫生专家逐渐认识到睡眠这件“小事”变成了“大事”?因为,睡不着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失眠案例里不乏几十年的“缺眠者”。

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发现,超过3亿人有各类睡眠问题。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报告显示,94.1%受访者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睡眠障碍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新流行病,且这种趋势还越来越年轻化。

“睡不好”不仅意味着白天精神萎靡,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提升。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已将睡眠-觉醒障碍列入其中。

“新睡眠经济”兴起,能否拯救睡眠

睡眠医学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在精神卫生领域方兴未艾。记者实地走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房发现,这里集多导睡眠检测、睡眠障碍门诊、住院治疗为一体。其中,五个单间病房用来做多导睡眠检测,即专用于承担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患者在这里睡一夜,脑电波、眼波、呼吸、心跳频率等信息将传输到睡眠病房的数据分析中心,供医生得出最终的睡眠报告,并予以对症干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医疗机构之外,“睡眠经济”眼下也在悄然兴起,从特制床垫、枕头、香薰、眼罩等传统居家商品,到褪黑素、睡眠糖、补脑液等保健品,到安眠手环、失眠贴、睡眠音响等植入科技概念的新产品,再到助眠课程、睡眠App、睡眠体验馆等新奇产品……睡眠产业的触角一直在向外延伸。

这些产品真能让我们睡得更好?睡眠医学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因为对大部分人而言,物理性催眠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眠状况。现代人的失眠与社会环境、自身情感密切相关,想要拯救失眠,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

1658665174.jpg

从睡眠病房的走廊望出去的风景,这也是一些病人喜欢站立的窗口

记者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睡眠障碍病房发现,尽管睡眠障碍的诊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而这里的一大特色则是心理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治疗等。

1116684307.jpg

患者在睡眠监测室睡一夜,脑电波等大量信息将传输到后台,医生将花费一天的时间从这些外人看来杂乱无章的波段里寻找身体出问题的线索

医生们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希望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做的正是“修心”这件事。医生们坦言,“修心”本身对专业精神科医生来说“消耗”也很大。而这也是睡眠病房起步于28张床位、暂不扩大规模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希望大家“身忙,心不忙”,而非“身不忙,心忙”,沦为“缺觉一代”。


作者:唐闻佳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