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姑息修补到再造心脏!上海医生“双心室拯救计划”成功挑战世界手术巅峰
2019-09-27 18:47:43 作者:唐闻佳

张海波教授.JPG

“双心室拯救计划”是国际医学界针对功能性单心室患者提出“建立双心室”的更高要求手术方案,代表当下小儿心脏外科领域的最高难度系数手术,仅有少部分发达国家的个别医生掌握,今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布消息称,已接连完成三台“单心室转化为双心室”手术,这是中国医生首次独立完成该手术,随着技术普及,有望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

9月20日-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上海儿童心血管病大会召开,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小儿心血管专家就当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例进行了激烈讨论,其中,与会专家集中探讨全球巅峰医学技术的创新,“能否采用新观念、新技术使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恢复双心室循环的可能性”成为主要议题。

功能性单心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3%。这样的孩子只有一个心室或异常复杂的不确定心室,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缺氧或肺充血症状。即使接受手术,这些孩子到了20岁左右仍可能出现肝脏纤维化和慢性心衰,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目前对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就是接受姑息修补手术。这是40多年前美国的Glenn医生和法国的Fontan医生分别创造的手术方案,在当时开创了单心室手术的新纪元,随着两种技术在全球推广,使很多单心室小孩获得手术机会,两种手术方案以两名医生的名字命名。

不过,这两种手术都属于生理性姑息手术,患儿在手术治疗后的长期预后仍不理想。根据国际权威学术报道,在对1052例单心室Fontan修补术后,患者的10年、20年、30年生存率分别为74%、61%和4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国际先心医学界呼唤更高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世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学会以及发达国家的心脏学会都陆续提出了“双心室拯救计划”,即从传统意义上的“单心室姑息修补”向更高难度系数的“建立双心室”转换。在本次上海会议期间,国际讨论团亦一致认为,唯有“建立双心室”,才是更高意义上的心脏重生。

3D手术.JPG

代表中国最高先心病诊治水平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决定向技术巅峰发起挑战,9月23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心脏中心,一场激烈的病例讨论如期而至,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先心研究所、护理等各领域专家走到一起,设于该医院内的上海市结构性心脏病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带来了为9名单心室患儿度身制作的三维“心脏”,用于专家们模拟手术过程,制定最优手术方案。

9月23日-25日,首批三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接受了“单心室转化为双心室”手术。此次手术专家组组长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教授、张海波教授、郑景浩教授共同担当。每位患儿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8小时,三台手术对心外、麻醉、体外循环、影像、护理等学科间的合作提出极高挑战,手术过程中相当于把先心病治疗领域的绝大多数高难度手术进行了叠加再升级,难度可见一斑。

刘锦芬教授.JPG

截至记者发稿时,三名患儿手术全部成功,正在医学监护中,预计将在一周后转至普通病房接受后续康复。张海波教授表示,该项世界顶尖手术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将国内复杂先心技术的目录进一步拓展,难度系数已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今后将通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平台进行技术推广,也将向医院的“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伙伴开放,惠及广大患者。


作者:唐闻佳 姜蓉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