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长高,除了饮食、运动,排名第一的要素是它……
2019-10-11 10:55:18 作者:董治亚

啊1.jpg

身材矮小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出现社交障碍,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呢?

医学上,我们对这类情况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儿童矮小症”。具体来说,儿童矮小症可以分为三类:体型匀称性矮小、体型不匀称性矮小,以及体型正常、有家族史的矮小。

体型匀称性矮小的患儿,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体型匀称,但矮小、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目前尚未找到原因的特发性矮小,以及小于胎龄儿、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征,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哮喘等)及由于环境和精神因素等引起的矮小症。

体型不匀称性矮小的患儿,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体型正常、有家族史的矮小患儿,外观为匀称性矮小,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及体质性生长和发育迟缓。

引发儿童矮小症的常见原因有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这类患儿如果不接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身高将远低于常人,有的患者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其他因素还包括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家族性矮身材及体质性生长和发育迟缓,以及由其他疾病引发,比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和某些慢性病及营养不良等。

如果排除了矮小症以及以上种种病症,关系孩子长高的关键词,到底还有哪些?

关键词1 睡眠

孩子长高,生长激素起到主要作用,它的分泌是脉冲式的,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三倍左右。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之间,入睡后35分钟-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且深睡眠会分泌得更多。因此,最好在9点-10点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孩子有九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要睡得熟。此外,睡眠时全身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关节和骨骼的伸展。

关键词2 饮食

想让孩子长高,营养充足还不够,家长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的蛋白质是人体长高的主要原料,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供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如瘦肉、鱼、虾等海产品,动物内脏、鸡蛋、牛奶中,豆制品也是较理想的优质蛋白来源。

各种微量元素对促进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故应让孩子多吃新鲜水果和海产品、坚果类食物。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也要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牛奶是最理想的钙质来源,每天应让孩子喝一定量的牛奶。此外,虾皮以及一些蔬菜中的钙含量也较多。

关键词3 运动

运动对儿童身高增长有明显益处,运动的儿童比不运动的儿童平均高二至三厘米。因为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运动还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应该多鼓励孩子多做弹跳性运动,比如跳绳、打篮球等。

关键词4 女孩生理期

女孩生理周期来临后,身高增长速度就开始减慢,表明生长加速期已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不会长高了。有研究显示,少女从生理周期开始到发育基本结束这段时间中,平均身高还可增长五至八厘米。因此,“生理周期驾到后,就不长个儿”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5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疗法并不是每个身材偏矮的人都适用,它适用于以下情况: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矮小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矮小以及特发性矮小症。目前临床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和人生长激素结构完全相同,纯度较高,一般不会带来任何有害的病原,但生长激素的应用还需儿科内分泌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把握应用指征。


作者:董治亚(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医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