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明”火速上“火线”!这波医生“脑洞”逆天
2020-02-24 23:16:40 作者:唐闻佳

屏幕快照 2020-02-24 下午10.27.02.png

疫情还能催生发明!

“在重症监护病房用上了,对气溶胶能起到明显阻隔!”

今晚,随上海医疗队奋战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应佑国,刚出病房就给上海“报喜”。

他用上了上海送来的战“疫”新发明——一次性防飞溅隔离巾,从“小样”到“成品”不过48小时,难怪应佑国感慨:上海速度!

今天是上海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满月”日,这群医生真逆天,救人、发明两不误,一件件“上海发明”现身“武汉战场”。

给隔离巾戴“袖套”,就防飞沫喷溅,上海医生“脑洞”很大

一次性防飞溅隔离巾首批生产了100件,直送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武汉金银潭医院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屏幕快照 2020-02-22 下午10.26.43.png

该隔离巾由防护材料和透明材料等组合而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设有两对袖套式操作口,既保证视野,又提供操作自由度,最重要的是,可降低医护救治病人时的感染风险。

这发明源于九院急诊科医生吴嘉骏在市公卫中心的抗疫救治工作。吴嘉骏发现,在对病人进行吸痰等有创操作时,医护都急需一种防喷溅保护装置。

他马上联系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同学,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同时与九院成果转化办公室联系,希望“点子”尽快落地。

“源自临床,用于临床!”九院学科规划处处长许锋介绍,2月18日接到吴嘉骏的设计草图后,当即就向院领导汇报,随后召集相关学科专家开展可行性分析,该发明很快获得立项,并迅速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流程。

屏幕快照 2020-02-24 下午10.26.45.png

非常时期,分秒必争!

2月20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联系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寻求生产企业对接,

21日,“一次性防飞溅隔离巾”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批号,

22日,第一件样品试制完成。

23日是星期六,医院10多名志愿者变身“小裁缝”奔赴工厂,参加第一批隔离巾的试制;当天下午五点半,100件隔离巾整装待发……

在各路好心人的护送下,今天下午4时许,隔离巾被送到九院援医队员应佑国医生这里,并马上现身抗疫救治一线。

给口罩开“天窗”,给面罩“上护肤品”,脑洞还有更大的

“火线发明”不止这一桩。

今天上午,上海瑞金医院也传来消息:两项用于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的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申报,分别是“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和“一种咽拭子取样防护装置”,并已启动专利转化,预计本周两项发明专利的样品将试用于武汉防疫救治一线。

疫情以来,医护人员面部受伤的照片常常刷屏,医护人员在佩戴护目镜、口罩等防护品时,很容易在面部形成勒痕,有的直接形成压伤,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瑞金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就考虑能否做一个预制形状的水胶体敷贴,既达到密封效果,也能保护皮肤。

还有一批队员们在琢磨另一件事:护士们从病人喉部采取咽拭子标本时,也非常容易被病人突如其来的咳嗽、打喷嚏、呕吐等带出的大量飞沫感染。能否设计一款咽拭子取样防护装置,在一个类口罩型的装置上“开”一个小口,取样时,病人戴上这个防护装置,减少口腔中的飞沫、气溶胶喷出。

这群“前线发明家”马上联系瑞金临床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工作坊,大伙连夜视频开会,绘制图纸,联系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联系企业赶制样品……就这样,“火线发明”超音速上了“火线”。

不怕病毒感染的“编外医生”上岗,一次性防护鼻罩三天落地,救命不忘细节,“上海发明”频现武汉

科技助力抗疫线,医疗救治现场“新气象”频现。

2月23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园区E3区4楼病区,新来了一位“编外”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四方脑袋,细长身体,它灵活穿梭在病区走道与病房间查房,一天可以工作12小时不眠不休,它还不用穿戴防护服,也不惧怕新冠病毒感染,它就是“瑞金小白”,一台集合了高科技人工智能医护机器人,已成为瑞金医院派驻武汉三支医疗队的标配成员,被部署在武汉三院、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最危险的感染病房一线。

屏幕快照 2020-02-24 下午10.27.31.png

医生可通过手机软件指挥在隔离病房“上班”的“瑞金小白”,它就是“医生替身”,替代医生进入隔离区查房,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响应效率。

“瑞金小白”是瑞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AI机器人,已在新疆、西藏、云南等上海援助医院服役,通过它,能实现上海瑞金医院与武汉多地远程会诊,使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抵达武汉防疫最前线。

武汉抗疫线的上海医护还用上了一种特殊鼻罩,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前线发明”。

1月24日是除夕夜,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作为上海首批医疗队队员出征,直奔金银潭医院。

在这里,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

屏幕快照 2020-02-24 下午10.27.51.png

“明明已规范使用防护品,为什么还有医务人员感染?”蒋进军发现,医务人员在进餐和饮水时会脱下口罩,短暂的不戴口罩给病毒可乘之机。

在上海后方中山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应运而生,2月10日,成功提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在此后短短三天内,由图纸变成戴在医护人员脸上的防护产品,以10000只/天的量产送往武汉。

一个个发明成为医护与病魔浴血奋战之际的“神助攻”,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尽快打赢这场战役。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