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与预防传染如何平衡,中国交出满意答卷 | |
2020-08-22 06:16:12 作者:李晨琰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左)、张伯礼发表主旨演讲。袁婧摄
“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面前,到底是生命第一还是经济发展第一?发展经济与预防传染如何平衡?我想,中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1日,2020北京健康大会·医生云论坛在上海举行,刚刚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现身松江G60科创大厦的主会场。和他一同亮相主会场的,还有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论坛现场,他们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分享了疫情发生后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思考。
有效防病:防护“金标准”对其他传染病同样有效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结合全球新冠疫情数据,钟南山提出,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健康卫生体系将重塑。“大家应当看到,新冠疫情对所有传染病防控的推动作用。”钟南山说,2017年至2020年,我国全部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面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手段对于其他传染病同样有效。
钟南山提到,遵守三条个人防护的“金标准”——保持距离、佩戴口罩、认真洗手,几乎所有传染病的感染风险都能大幅降低。
此外,钟南山还表示,要关注健康的薄弱环节——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对疫情的防控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否则心理疾病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的恶化。”钟南山说,从中国乃至全球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抑郁、焦虑、失眠、急性应激人数明显上升。这也意味着,我国应当培养更多心理和精神疏导治疗的医护人员,这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慢性病来说,都刻不容缓。
传统优势:中医药广泛参与新冠疫情的预防治疗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也取得了喜人成绩。
昨天,张伯礼分享了中医药抗疫经验。他提到,中医药广泛参与新冠疫情的预防和治疗,是中国抗疫的特殊技术手段,成效显著。
新冠疫情蔓延后,张伯礼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建起第一个中医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采取纯中医中药的方法救治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伯礼表示,中国抗疫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疫病历史,从《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共有大疫500余次”,正是在大量实践中,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调查了20家医院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后,张伯礼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为“湿毒疫”,症候要素为湿、热、毒、虚、瘀。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是否有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例对照实验中,治疗组34例患者采用中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住院和转阴时间缩短;CT影像和治愈率提高;病情转重和死亡率降低。
论坛现场,张伯礼总结中医药战“疫”的四个贡献:给予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四类人群中药疗法;中药进方舱治疗轻症、普通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度过恢复期。
如今武汉归来的张伯礼仍没有闲着,他正与世界分享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
意外战果: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步向前迈进
此次抗疫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一大亮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应急响应新方式纷纷出现。钟南山认为,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步向前迈进,或许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意外战果。
“中国工程院借助人工智能,对近五千个样本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得出可能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10个危险因素,帮助医生辅助诊断。”钟南山说,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对99万张肺部CT样片进行分析,极大提升了新冠肺炎的诊断准确率。
如今,5G技术广泛参与到远程医疗救助中,比如在此次抢救新冠肺炎患者时,医生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在线指导的情况并不少见。
钟南山还希望,中国能够在医疗队伍中形成一个大数据平台,“若各医院能打破壁垒,共建数据库,共享共用,这将有助于中国医疗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作者:李晨琰
摄影:袁婧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