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诊量位列市级医院第一,互联网医院“华山速度”是如何练成的?
2020-12-22 00:10:21 作者:唐闻佳

屏幕快照 2020-12-21 下午11.51.44.png

2020年,看病,真的可以“足不出户、在线问诊、送药上门”了。因新冠疫情的关系,非接触式经济形态异军突起,互联网医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获批上线43家互联网医院,有三甲医院,有社区医院。

医院纷纷开辟“网络第二战线”,运行大半年到底给患者带来什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颇有看点。

自今年2月作为上海市首批互联网医院“上线”,目前已运行10个月的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量位列市级医院第一,并在互联网处方量、在线医生数等多项指标上名列前茅。互联网医院“华山速度”的背后,还不止“在线配药”这么简单。

14000多张处方背后的等待与焦虑

运行10个月,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就诊量稳步攀升,在线问诊数为全市第一,突破16000人次;互联网处方量突破14000张,为成人综合医院第一。

16000多在线问诊人次、14000多张电子处方的背后,正是对患者方焦虑等待的“应答”。朵儿(化名)正在读大学二年级,与普通女学生不同,夏天即便再热,她也不穿短袖、不穿裙子——自打记事起,她就被一个名为特应性皮炎的皮肤病“包裹着”,过得小心翼翼。这是一种尚难根治的疾病,现有手段治疗在于缓解症状、尽量预防复发。此前,在华山医院,通过规范治疗,朵儿的病情得以控制,但年初的这场疫情让身在老家的她突然要面临艰难的复诊路。

“疫情暴发,我也不敢冒险出门;不复诊,担心旧病复发。”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给朵儿解了困,申请线上复诊后,接诊医师根据她的病情给了她“定心丸”——按原治疗方案开具电子处方,完成在线缴费,药品快递上门。

朵儿不是个案。疫情之初,应对传染病的“阻断”“隔离”要求,让普通患者的就医路变得有点难。以华山医院为例,每年门诊量超360万人次,其中包括本市的慢性病患者逾50万人次。对这群人而言,新冠的威胁是一种可能性,而慢病“失控”的风险近在眼前。

互联网“解了围”。今年2月27日,华山医院获得首批上海市互联网医院许可,并在3月2日就完成信息系统研发、与医保端口对接等工作,成为上海市首家实现医保在线支付的三级综合互联网医院。由此,只要3个月内有过华山医院的就诊记录、符合慢病相关诊断,就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华山医院空中医院”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服务号”,在线选择慢病复诊配药对应科室。医院端经医师、药师双重审核后会生成支付、取药订单,患者在线完成医保支付,确认配送地址,即可坐等药品快递到家。

更“聪明”的医院,更好服务患者

如今,华山医院有188名医生在日常诊疗任务之外,还有一个新角色——“互联网医院医生”。华山医院的互联网在线医生数在全市排名靠前,规模投入不小。

在互联网上的华山医院,给予大众的体验场景也日益丰富,包括复诊(支持文字、图片等上传交互功能)、配药(复诊配药支持全国配送)、免费的新冠疫情咨询等。在线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报告等常规服务外,随着复工复产脚步加快,大众还可在线申请核酸付费到检功能,即不用到华山医院挂号开单付费,在线预约申请、在线支付,实现“在家完成预约、到院采样即走、在线查询结果”。今年7月,华山医院还在全市统一规划下实现“无感信用支付”,就医者不用再去窗口排队支付,进一步减少在院逗留时间。

“在线”场景日益丰富,林林总总的服务,到底什么是患者“最渴求的”?华山医院“互联网日报”可窥一斑:在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总量里,前十名依次是皮肤科、感染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神经内科运动神经元疾病、内分泌科、心内科、肾病科、神经内科中风专病、神经内科癫痫专病。其中,皮肤科遥遥领先,占据90%以上的在线问诊量。

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专家毛颖教授,每天会在手机上查阅这份“互联网日报”。当下,华山医院的年门急诊量已突破480万人次,明年或要突破500万人次。在上海,大型三甲医院几乎都在这个数量级。与之相比,线上1万多的问诊量为何会引发这名院长的关注?与线下不可同日而语的线上问诊量,看点何在?

“作为医生,起初对互联网医院有抗拒——没看到病人,怎么看病?可疫情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况出现,大家没法出门,老人的药断了,互联网医院出现了。目前,它部分解决了问题,即医患先见面,而后复诊,复诊可以摆到互联网医院。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互联网医院恐怕不仅仅是慢病复诊,不然仅是‘互联网药房’,而非‘互联网医院’。”在毛颖看来,线上的意义不是看当下的诊疗量,而是看发展空间,互联网医院打破了医院围墙之内的闭环模式,实现线上“突围”,发展空间的翻倍。

“当下,医院动辄每年百万级的门急诊量,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如何呢?一个专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很努力地看门诊,半天也就40-50个病人,能力就这些,对于上千数量级的患者需求如何对接?”毛颖更喜欢称互联网医院为“智慧医院”,在这个新空间里,打造更“聪明”的医疗体系——医生、患者甚至不用在一个地方,实现跨越千里的远程手术;医生借助手机App等工具,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精准管理、远程指导;多院区的医院实现智慧化一体化管理……这并非畅想,均已在华山医院有落地样本。

“这叫数字赋能,应该让患者享受到这个科技红利。”毛颖直陈:更聪明的医院,为的是更好服务患者。

技术跑再快,都不能忘了老人忘了病人

“体验度,决定使用率!”互联网势不可挡,毛颖始终关注另一个问题:老人怎么办?看病大部分是老年人,如何教会他们“在线问诊”?

从全市互联网医院的“数据报表”,到华山医院的“互联网日报”,都撕开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细节。从全市层面看,儿科类在线问诊量遥遥领先,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在线诊疗量“傲视群科”。这不是偶然,两者联系起来看,有看点。

“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相比其他学科,皮肤科是非常适合在线问诊的,上传皮肤图片清晰、自述表达清楚,可以给医生很多信息量;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皮肤科的就医群体很多是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同样地,全市儿科类在线问诊量大,是因为家长也多为互联网一代。”毛颖分析。

在华山医院,教会老人使用互联网医院的“课堂”已开课,这对医院来说也是一门新课题。技术跑再快,都不能忘了老人、忘了病人。记者了解到,华山医院互联网医院还在申请二期项目,包括外科的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患者手术前的一些检查预约、科普宣教放在线上,有利于缩短手术等待时间,让患者明白要经历什么样的治疗,也有助缓解开刀前的焦虑;出院后,伤口疼痛、发痒,可以找谁问?术后随访搬到线上,让患者能与医生团队取得联系。

对这个新生事物,毛颖有期待、更有要求。“‘空中医院’不能‘悬空空转’,必须‘落地’,没有脚、没有根不行。”在他看来,互联网医院初期来看提供了一些便捷的服务,但长期发展必须结合线下,得有强大的医院体系作为支撑、做好引领,有学术内涵的保障,有专业的服务保障等,在此基础上,再围绕如何提升线下医疗服务效率、如何解决患者“痛点”不断开发新服务场景。


作者: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pexels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