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盐还可怕!每天用这种调料调味,30岁男子尿酸居高不下
2023-02-11 10:13:18

761692_w2000.jpg

近日,热播电视剧《狂飙》带火了广东小吃“肠粉”,也带火了吃肠粉的必备调料——酱油。

酱油是烹饪时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也是让“肠粉”美味的关键所在。

因此,有不少广东本地的朋友感叹,吃肠粉时一定要“把肠粉淹死在酱汁”里。

不过,医学专家在临床上发现,吃酱油不当,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临床上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30岁的陈先生,患有高尿酸血症,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痛风反复发作几次,并且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轻度受损的迹象。

对此,陈先生感到很困惑。

他表示,自己明明已经严格戒口一两年,诸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菇类、啤酒等都早已不再食用,连瘦肉也只吃一两块,但痛风还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

吃点西药,血尿酸就降下来点,药一停又升高得厉害。

对于陈先生身上发生的“奇怪现象”,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很快抓住了“真凶”——酱油。

原来,陈先生为了提升一日三餐的口感,他选择用味精和酱油调味。

即使在早餐只吃一个肠粉,甚至连鸡蛋都不加,也必定配上一碟酱油!

为了及时控制住病情,医生让其暂停吃酱油,并服用中药调理。四个月后,陈先生的血尿酸在停用西药的情况下,完全恢复正常。

酱油为何会升高尿酸?

其实,酱油之所以会升高尿酸,与生产酱油的原材料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款酱油,其主要原料都是:水、大豆(黄大豆或黑大豆)、小麦(面粉)、盐。

众所周知,大豆的嘌呤含量较高,通常酱油中还会为了保鲜加入核苷酸,这些都会对痛风病人造成潜在危害。

诸如陈先生这样大量进食酱油,势必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酱油中还含有大量盐分,如摄入不当,对健康人群来说,同样危害极大,如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肾脏负担、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损伤胃黏膜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我们人体会对自我需要的食物摄入量有正常感知,当机体不能消化或不需要那么多食物时,机体就会有所反馈。

患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脂肪肝或其他慢性肝肾疾病的朋友,要尽量少吃或不吃酱油、

三步选出好酱油

01.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根据我国食品相关标准,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可分为4个等级:

①特级:氨基酸态氮≥0.80g/100ml

②一级:氨基酸态氮≥0.70g/100ml

③二级:氨基酸态氮≥0.55g/100ml

④三级: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所以平时最好选特级酱油。

02.看工艺:高盐稀态的更好

有的酱油会直接标注生产工艺,有的则是将生产工艺写在产品标准号(GB18186-2000)后面。

一般来说,标注“高盐稀态”的酱油酿造时间较长,质量比“低盐固态”或者“无盐固态”的酱油更好。

03.看配制原料,大豆和小麦最佳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

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所以,购买酱油,建议选择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产品。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综合:健康谈、养生中国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