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站在时代风口的《创业时代》,口碑怎就扑了街? | |
2018-10-25 07:38:07 作者:王彦 |
回绝行业巨鳄麒麟的收购提议,郭鑫年没有半点犹豫。他和他的手机软件魔晶已经终结了短信业务,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终结麒麟。接着,论亿计、十亿计的用户量,打电话免费、视频通话免费、多方通话免费的功能实现,导航软件、娱乐软件、共享软件的开发……这个自信“互联网就是我的大平台”、把所有旧事物视作新事物敌人的创业者,一气抛出他的异想天开,砸懵了坐他对面的一溜创业伙伴。直到他放慢语速,描绘起梦想场景:一键启动,电话那端的人会以3D形象投射在手机上,我们对话,我们跳舞。对面才有人缓过神来:“跳舞,这个我喜欢。”
作为国内第一部聚焦互联网创业题材的电视剧,《创业时代》看似站在时代“风口”,贩卖至今仍在风里飘着的传奇。剧中,黄轩饰演的郭鑫年“嗨”了,陪他同甘共苦的伙伴懵了,可现实里,观众心头未必多少波澜。播出近半,该剧网络评分始终在3.5分至3.8分间徘徊,远不及5.1分的“伪行业剧”《亲爱的翻译官》,只和“悬浮剧”《谈判官》勉强打平。
是啊,当真实世界早在过去10年里流星赶月般飞驰,剧中人的迷醉也好、不可思议也罢,多半已付今日笑谈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剧本创作赶不上创业速度,这是现实题材的天然难题。但,差评都归咎于“时间差”吗?
任意穿越的时代感,让这部“现实剧”游走在“架空”边缘
新剧开播前,“生逢其时”可以概括。2018年,“创业”已是时代的主旋律,剧中人尝过的五味粉,往人群里任撒一把,总有人会被触到神经。互联网时代,许多人渴望知晓、甚至复制传奇,电视剧若能解密一二,不愁无人喝彩。更何况,剧本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作者是有着10多年互联网经历的前“码农”,他用时间攒下的干货,不愁没有知己。
一切看似指向 “真经历”“真案例”,可剧集播出后,“真”被逐一粉碎。按剧中描述,魔晶可被视为“低配版微信”。有了微信当参照,观众很容易定位到真实的时间坐标:2010年至2011年间。所有人对大背景心知肚明,违和感便出现了。微信还没运用的2010年,剧中人却用上了最新版微博、超大屏手机、Win10系统的电脑,张嘴聊的是2013年出了名的斯诺登……随意混搭的时间,如同剧中演员的时髦造型一样,都与观众记忆里的2010年背道而驰。
对此,导演安建用“写实不记录”来定义创作理念。在他看来,“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8年,在移动互联网的领域,每天都有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从精神实质讲,剧中正在研发微信的《创业时代》也可以是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言下之意,电视剧刻意模糊时间感,是希望打通当代每一个创业者的情绪。
但有剧评人指出,脱离时代背景来谈现实题材创作,有如空中楼阁。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德祥说:“不同的时代创造了不同的机遇,更塑造了创业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处事原则。这些元素再反作用于创业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创意灵感、他们对内心价值的坚守,以及他们在创业途中的选择。”
以《鸡毛飞上天》为例,陈江河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创业者。他搭上一趟西行列车,见识了祖国各地人们的不同需求,又从老一代义乌人口中的“鸡毛换糖”悟出了以物换物的商业门道。他的奋斗历程中,改革开放初期的东风、“仁义礼智信”的家乡信念,都是缺一不可的时代要素。很难想象,陈江河若在一趟高铁上参悟 “如何把合适的物品倒卖到合适的地方”,这样的义乌发迹史,还会有多少可信度。同理,当《创业时代》里的热血青年,一边用最新款智能手机聊着购物软件,一边又被设定为仍在手机不能发邮件、不能发微信语音的时代,落在观众眼里,是比架空更魔幻的认知。
细节能够打动观众?“独一无二的体验派”才能真正决定成败
创业三人组在咖啡厅里推演程序,一整个下午,杯中水位线不见下降。《创业时代》的这一幕,引发不少观众会心一笑,“仿佛看见曾经的、现在的我”。
“以细节赢共鸣,此时此刻做到了。但挑剔些看,它还缺了几分。”张德祥说,一杯咖啡喝半天,这或许是初创者的常态,但何尝不是所有梦中人在囊中羞涩时的共性。在他看来,一部专注于特定行业的剧集,能不能找到共性中的特性、拿出体验得来的真知灼见,才能跑赢观众见识,才可能让人“非看不可”。
剧中有段魔晶上线前的争吵:投资顾问那蓝给了郭鑫年两份测评师资料,让他把魔晶的核心文件给对方看,对方会推动魔晶上首页。但因前两次吃亏上当,伙伴们杯弓蛇影不愿点头。大家各执一词,甚至闹到要散伙的境地。胶着间,其中一位提出,“不试一下,铁定是死。与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三言两语,轻易化解干戈。合伙人之间如何处理意见分歧,确实是创业者的必修课。可剧本设置了议题,却用粗浅如“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一笔勾销。有观众留言:“看互联网创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些‘未知、欲知、可知’的案例和思路,是十几二十年攒下的干货,而非人人都懂的粗浅道理。”
创业的内容没予观众酣畅淋漓感,情感部分倒落在了观众认知的后方。剧中,推动两对男女恋情进展的,都是观众眼里匪夷所思的情景:电话诉衷肠一月有余,却在真人会面时认错了声音认错了人;手机早在今日被列为“不离身首选项”,却为了自己并不欣赏的异性而着急出门忘带手机。
与其说《创业时代》败给了“时间差”,不如说,它输给了观众认知。
一部能与观众势均力敌的《创业时代》,应该有新事物初露锋芒后,传统势力如何反扑;应该有一个功能单一的产品,如何从新生事物变旧,它本身如何转型;应该有暂时的功败垂成者如何再次创业,一个被欲望吞噬过的人怎样重新站起——这些命题既是时代给出的必然,也是创业剧最大的迷人之处。
作者:王彦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