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笑了又笑的徐峥说:我能演喜剧,但我不是喜剧演员
2020-08-14 15:27:05

微信图片_20200814145305.jpg

五组导演联合执导的喜剧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定档2020年国庆节上映,作为导演之一的徐峥一直在筹备自己的部分,同时也处理着公司的各个监制项目。

从热闹的春节档到30%上座率限制的影院复工,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徐峥的创作和心态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从新片、即将进行的公益直播卖电影票、喜剧创作,到无可避免的,直面那些曾经的质疑,徐峥很坦然,他觉得尽管已经做好了面对不同立场言论的准备,但彼此的交流还是太少了。

从《疯狂的石头》到“囧系列”,似乎徐峥出现在观众面前,就必须让观众笑。直到《我不是药神》上映,才让观众重新看到一个严肃又专业的演员。

微信图片_20200814150112.png

新片计划用简单方式,记录疫情小人物

徐峥说,去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他就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那时正在同期拍《囧妈》,进度比较慢,因此到了《我和我的家乡》,就希望能早一点开始。原本计划是3、4月刚好可以拍到油菜花,但赶上疫情发生,拍摄计划一直拖延。到了可以开拍的时候,拍摄地浙江千岛湖又碰到洪水,徐峥只好把其他部分先拍完,等着天气好转再去补拍。“所以我又变成了最后一个交的。”

这次创作被徐峥称为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国家文化输出的结合,他觉得能够在这样的题材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很荣幸,但难点是怎样把专业度的认知和主题有机结合好。

做了多年电影,徐峥说最大的体会就是创作者应该尽力去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这种满足在于让观众感受到温度和暖意。“观众笑着离开影厅是满足,流着泪离开影厅也是满足。说明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希望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也就是感受到爱、温暖和情怀。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则。”

与此同时,徐峥还计划做一个以疫情为背景的电影短片集。疫情期间每当有人被困到车上、被困到医院里的新闻出现时,总会有网友在微博@徐峥,说他应该去把这些人的故事拍下来。当更多小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真实质朴的情感出现时,徐峥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制作了。

虽然还没有完整的构想,但徐峥先梳理了一下哪些故事的版权是可以做的,并已想好以短片集的形式出现,是全景式的描述。徐峥觉得,长篇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间重点讲述一个人物,承载的内容会更复杂和沉重,但新闻里的这些普通人,能够清晰看到核心的点,“很多人想挖掘英雄人物是怎么想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善良本身就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也想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呈现。”

直播卖电影票助力影院,让同行看到初心

疫情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有一段时间明星带货突然变得很热,一起吃饭的时候有朋友问徐峥,你怎么不去带货卖点东西啊,徐峥回答说算了,“我的个人社交账号号也没有流量,对直播也不熟”。但是回家之后徐峥开始考虑,这段时间院线太艰难,电影院迟早要复工,总要做点什么帮他们。徐峥想那不如就卖电影票吧,策划一场公益直播。

有了想法之后徐峥挺兴奋,但随着不断推进,他发现要联合各家平台,协调好院线、制片方、主管部门,全部整合起来非常复杂,技术团队则为了新功能要开发一个多月,测试一直要持续到直播当天。无可避免的,这次帮助影院复工的活动话题又落到了徐峥与院线方的关系上。“会担心到时院线方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出现吗?”

徐峥很坦白的说,有朋友在疫情期间发给他一些文章和负面说法,他觉得自己肯定不是为了这些声音来做这件事情的,反而是希望能为在艰难时期默默承受并报以理解的人们做些什么。“互联网舆论下,没有十全十美的评论,我希望同行看到的是我的初心。”

微信图片_20200814145832.png

《囧妈》院转网这仅仅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徐峥微博发布的影院复工新闻下面,网友留言第一条是“继续拍好片,下一次我们想在影院看你导演的电影”。春节档影片《囧妈》选择“院转网”在当时受到不少争议,甚至有院线方表示今后会抵制徐峥的其他电影,徐峥当时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提到此事,徐峥很坦然,他觉得当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别人做出什么样的反馈自己都可以理解,但似乎一直都没有交流的空间,这才激化了矛盾。

“首先,《囧妈》上线只是这一部电影的决定,不可能把电影产业改变,也不可能把院线搞垮。这是特殊时期才产生的特殊方式,从更大的范畴来看,你不可能做出多么离经叛道、逆转运行的事情。我一个人起不到那么大的决定作用,我只是一个创作者。其次,即便这是我们当初共同的决定,最终的核心还是让观众能看到电影,让观众受惠。”

选择网络上映后,徐峥觉得只有一件事对《囧妈》这部电影来说稍微有点遗憾。

当时被誉为近几年最强春节档的电影纷纷撤档,网络平台免费放映也让《囧妈》在最短时间内被更多的人看到,用现有的观看数量换算成对应票房,徐峥觉得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这个数字是不正常的。“电影本身还是有门槛的,你喜欢它才会推荐给所有人,最终吸引来的都是它本身的观众群。但是网络放映后大家都在议论,正好是过年期间,很多人都是拿着手机放映,边炒菜边看,没法专注于电影想要表达的感情。”

微信图片_20200814145837.png

喜剧背后《药神》之后,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尊重

与质疑的声音同时出现的,是部分关于囧系列“穷途末路”的讨论。在之前的采访中徐峥也表示最开始并不想把新片片名定为《囧妈》,而是更想叫《开往莫斯科的妈妈》或《妈妈要去莫斯科》。

徐峥觉得,并不是自己对这个系列感到疲惫或者创作上遇到困境,而是作为创作者,对于这个系列的认知和大部分观众的固有期待产生了变化。大部分观众受到《泰囧》《港囧》的影响,把“囧系列”看成有充分喜剧基因的传统公路喜剧片,当大家讨论“囧系列”的时候,其实想看到的就是主角在不同国家闹出不同的笑话。但是徐峥眼中的“囧系列”早已不仅如此,“我在主题里植入了很多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拿同行的话来说就是在公共IP里植入私货。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分观众能理解并觉得挺好,另一部分理解不到的就觉得怎么不好看或者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了。”

虽然“囧系列”带给过徐峥巨大的成功,但他不想用地名再去消费这个品牌,“不做‘囧系列’之后,我甚至可以不做公路喜剧;如果我做公路喜剧,也可以不叫‘囧’。”

从最初的《疯狂的石头》到“囧系列”,“喜剧大师”成了徐峥的标签,似乎他出现在观众面前,就必须让观众笑。直到《我不是药神》,才让观众重新看到了严肃又专业的演员徐峥,这部电影更多收获的是观众和同行给予的尊重感。

与徐峥合作过的人都说生活中的他并不是个喜欢搞笑的人,甚至还略带严肃,时常焦虑。怎样做喜剧,做更不一样的喜剧,徐峥比别的创作者付出了更多的研究和尝试。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喜剧演员,而是把自己定义为可以演喜剧的演员,希望用喜剧的方式让观众打开、放松,然后再开始讨论。

在徐峥看来,喜剧并不是消解表达或力量,而是提供了一种第三方的视角,用喜剧的方式可以稍微轻松、调侃、抽离一些,大家会更容易接受。

转载自:新京报

图片:新京报 豆瓣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柳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