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家|《光荣与梦想》:史与诗交汇,拍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21-08-02 08:11:59

undefined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已完成了数轮播出,并持续在网上激荡涟漪。该剧以编年体兼纪传体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壮丽史诗,在宏阔时代背景中折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真实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首播期间,《光荣与梦想》凭借剧中对思想路线的勾勒、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对历史人物革命情怀细腻情感的刻画等,在血与火的淬炼、史与诗的交汇中,点燃全网观剧热情,赢得广泛好评,曾连续13天在中国视听大数据、CSM 63城、CSM 59城等各大榜单上蝉联卫视第一。其中,东方卫视CSM63城平均收视达2.168%。

p2656093378.jpg

日前,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研讨会在沪召开。专家学者、主创团队与热心观众会同,读解《光荣与梦想》的主题思想、艺术价值、现实意义、历史价值。

让伟人凡人化的一面链接更多观众

刘江(导演)

党的百年华诞,用一部精品电视剧来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壮阔历史,这是我们电视剧创作者的使命担当,也是巨大挑战。为此,我们确立了“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的创作法则,以期捧出一部守正创新的作品。

WechatIMG67.jpeg

《光荣与梦想》兼容了编年体和纪传体,努力发挥两者之长。编年体方面,剧作撷取历史高光时刻,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美援朝胜利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点,连缀成线,辐射及面。纪传体方面,剧本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刻画笔墨充足;对贺龙、叶挺、彭德怀、陈毅、陈赓、粟裕、孙中山、宋庆龄、张治中、蒋介石、张国焘等各自成传;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等人物在不同单元前后勾连,经纬密织;还用一定笔墨描写了群像,如上海武装起义的工人群体、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群体等。400多位人物形成合传,人与事互相映衬、互为表里。

在表现手法上,我们定下了以人带史、以凡人写伟人的总体策略。文学即人学,只有将人物塑造生动,故事才能讲述成功。我们尝试把伟人普通人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更容易与观众建立情感链接,让观众知道,伟人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有着与观众一样的喜怒哀乐,但他们在关键时刻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如此,观众能更为深切地感受到伟人的伟大之处。为表现共产党人的情感世界,我们选择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一家为代表,以他们的情感交织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让观众从人之常情里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信仰力量。

p2663508865.jpg

剧中多次出现梳头和梳子的细节。梳子既是三人间感情的交流,也是他们革命情怀的层层递进。在剧作开篇,老年毛泽东在箱子里拿出梳子和手表,分别是妻子的赠物、儿子的遗物。他哭泣是作为夫与父的难忘与不舍,配乐却是《国际歌》,我们想以此表明,领袖一家人是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此处,个人感情与革命事业交融,情感有效推进革命主线,使得人物更立体丰富,与观众自然而然达成共情共鸣共振。

从一亿字中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历史

赵宁宇(编剧)

《光荣与梦想》要以40集篇幅表现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创作生涯中时间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人物最多的一次。对分寸的把握、人物的设定、篇幅的增删等,都经过反复研究,可谓如履薄冰。

我此前的创作生涯里,几乎走过国内所有的革命圣地,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到西边的青海、西藏、新疆,从位于广东的黄埔军校旧址、中共三大会址,到黑龙江的东北抗联博物馆等,几乎都去过。经过数十年有意或顺访的积累,对历史有了一点浅薄认识,越研究越发现,我们党百年历程之不易,感慨我们党的光荣与伟大。因此,这部作品定位“光荣与梦想”恰如其分。

WechatIMG66.jpeg

于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前期案头工作至关重要。除了党史专家、各大馆方提供的史料,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阅读资料超过1亿字。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卷本,建党以来重要资料汇编,《星火燎原》20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文史资料,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相关著作、史料、回忆录等。大量的历史功课让我们在剧作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困苦与个人品质的表达,实现了新的突破。比如,对于朱德同志在从南昌起义到湘江之战中发挥的巨大军事作用和政治作用,也拓展了以往同类作品的叙述空间。又如,我们较为精彩地展现了抗美援朝中的最高峰一战和最传奇一战,同样是少有的表达。

今天回想起来,这次创作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以前创作的总结和提升,也给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党的职责和任务“永远在路上”,创作团队也要秉承“永远在路上”这个信念,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过硬的作品。

以“历史的真世界的真人物的真”,展现信史的品质

毛时安(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光荣与梦想》在艺术上,以一种沉稳的语调,展开激荡的历史风云;以满腔柔情,表现壮丽的情怀。它突出了历史人物,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巍峨的集体群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大限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风范和精神力量,是一部温情与悲情交织的“英雄交响曲”。

WechatIMG63.jpeg

具体来说,主创用电视剧建构了一部中共党史的信史。今天,党史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电视剧往往是其中具有较大艺术虚构成分的艺术门类。在艺术虚构中如何保持信史的力量,是党史题材剧的极大挑战。《光荣与梦想》做到了,它在“历史的真、世界的真、人物的真”三个维度,展现出信史品质。

其次,作品在叙事中有效融合了三重要素。它描绘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信念,讴歌他们始终怀抱的英雄壮志;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性之美,共产党人不仅能铸成钢铁长城,也有儿女情长;它在民族大义的叙事同时,也关切人的命运,通过对不同人物在作出不同抉择后的命运走向对照,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

p2660666550.jpg

此外,整部剧的时间跨度取舍非常独特。从1919年一直到1954年,这段历史尤其能彰显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那是一种用生命和热血铺平一条走向未来道路的英雄主义气概——围绕这一核心,《光荣与梦想》让我们理解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和事业,是怎样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里铸就的。

充盈的史诗气质,一部党史教育的“影像教科书”

尹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光荣与梦想》正面写史,完整地呈现了从1919年到1954年的这一段历史。它具有史诗的格局、史诗的审美、史诗的情怀,是一部非常形象的“影像教科书”。

WechatIMG64.jpeg

彰显史诗的格局,不仅在于剧中呈现的时间跨度,也在乎剧本对历史细部的探究。许多人注意到了黄埔军校的较多篇幅描写,这也许出于戏剧性的考量,但我以为,这也是剧本历史观的体现、对史实的尊重。毛泽东曾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其中,黄埔军校那一段,使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确立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剧情以抗美援朝为终点也颇有讲究。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那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剧情在此写下句点,同样意味深长。

史诗的审美,依靠见人、见戏剧、见历史情境。剧中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的表现,有别于一些比较固化的形象,用许多具有细节感的历史性瞬间作出了表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学上对情境的诉求。建党百年中涌现的这批作品,大多在服装、道具、环境上做得比较考究,《光荣与梦想》在此基础上还做好了对历史大氛围的呈现。主创运用了许多电影级视听制作,还原了历史现场,让观众能沉浸在历史中、战争场景中,近距离触摸历史。

史诗的情怀也让作品无比动人。剧集开篇从杨开慧的遗书切入,毛泽东拿出梳子梳头,表面看来是对夫妻情感的怀念,实际上剧情用一种人之常情的代入感引观众“浸入”历史,感受伟人的亲情、战友情,直到最后对革命信仰的情感。正因为情感建立在亲情、友情等朴素情感上,人物革命信仰的情感有了坚实基础。

正是这股充盈的史诗气质,让观众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光荣与梦想》讲好了党的故事,讲好了中国故事。

高技术与高艺术含量的视听语言,让党史见事见人

李星文(知名剧评人)

《光荣与梦想》创作有三难:对革命史脉络的把握,难;对35年间浩繁历史的详略布局,难;建党百年的创作高峰期,面临排题难。主创团队以三招克服三难。

WechatIMG65.jpeg

首先,浩瀚史料的选取,对有戏剧冲突的部分,相对展开详写,戏剧冲突弱的部分,通常用旁白补充,连缀成整体。第二招,是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用新素材新发现。对人尽皆知的内容相对略写,有开局空间的展开详写。第三招,是让热血和燃情相伴,以诗意和镜头加持。历史绵延不绝,有关党史的创作容易见事不见人,《光荣与梦想》运用了高技术和高艺术含量的视听语言,打破纪录片感。

有三个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其一,长征开始时,8分10秒的镜头展示了这次迁徙的波澜壮阔。镜头里起起落落、兜兜转转,红军长龙在江河丛林间蜿蜒前行。这一刻,中国革命道路的蜿蜒曲折、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在画面里尽收眼底。其二,红军攻占腊子口后来到哈达铺,导演用一镜到底,跟随陈赓逛街的视角,带观众领略了惨烈战斗后难得的生活气息。3分40秒的镜头中,人们会感觉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红军都是钢铁汉,同时也都是血肉之躯。第三个令人难忘的镜头是对开国大典的描摹,导演用巧妙的画面语言通过对领袖、人民群众以及不同地方各个历史相关人物的串联,完成了由事实向史实再到史诗的三层递进。

作品在保证历史基本面貌的前提下,进行史料的删削和整合,以及在历史暗场中,遵循历史精神的虚构,实现了苦难与辉煌交融的表达,体现了中国影视工业当下的制作水准。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