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漂亮的女大学生越容易受骗? | |
章友德 | 2016-07-23 17:26 |
最近,上海某名校的高三女生失踪的新闻在微信圈中狂转,大家都为这位失踪的女生担心,后来的信息又让大家悬着的心落地了。警察在远离上海的连云港找到了该女生。此后其他媒体又开始聚焦此事,不外乎注意安全等等。这样的新闻我们经常听到,报道的聚焦点往往是名校的女生等等。在这些名校中既有中学,也有大学。既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和研究生。
还清楚地记得,今年1月份的一则报道:“同济女学霸被骗70万,被骗子洗脑深信不疑自导绑架索要400万”。这则报道说的是,家住上海松江的女大学生小王遭遇跨境电信诈骗,骗子先是在电话里假冒警官,威胁其到外地躲避且不得暴露目标,禁止其和外界联系,后又让小王帮人担保。在这起案件中,不仅她留学备用金70万元打了水漂,人也被骗到了外地面临生命危险,父母差点汇款200多万元“赎人”。直到被上海警方找到,她才意识到上当受骗,陷入骗子精心“设局”之中。
这样被骗的报道一则又一则,为什么被骗的人还是一个接着一个?而且许多被骗的对象还是学校里的女生,其中又有许多来自大、中学名校的女生。为什么学校中的学霸也经常受骗,一方面说明现在的骗子的狡猾,另外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学校还缺少有效的公共安全教育。不能说我们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安全教育,对学校还真是一个现实的、迫切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型教育。家长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对孩子要求也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至于如何认识社会,提高孩子认识复杂社会的能力,家长在这方面更多还是无所作为。而学校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应试教育的比拼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所上的学校是否能是名校。而社会对名校的定义和理解,就是升学率。
至于学生有没有在学校教育中,提升了包括安全意识和能力,一般不在家长和社会的考虑中。这种上名校的心理驱使家长、学校共同将精力用于对学生的知识性灌输。所谓名校、所谓学霸更多是在知识性传授方面高人一筹。这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真正的社会化过程,无法用他们所学去认识真实社会的复杂,并应对社会的种种挑战。自然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受骗上当。
在种种的受骗个案中:伪装有钱人,对女生骗钱、骗色类型的事件最多。一则报道讲了这样的一个被骗的故事,一名男子靠着一张与外国人的合影、一套制服以及一张伪造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证,将自己伪装成海归的富二代,至少6名女子被骗财、骗色。南京警方破获了该起诈骗案,原来该男子并非什么海归富二代,只是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农民工,而且已有家室。
更有一个被骗的案例中,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骗子,只靠一套部队大校的军服,冒充部队的某局局长和高干儿子,在3年时间内大肆诈骗,骗走4名企业老板近千万元资金。其中,广东某重点高校的一名女大学生还被骗当了“小三”。不能说这些骗子“神通广大”,而是所有的受骗者缺少辨识能力。
这类被骗的故事往往是从网上开始的。现在又多了许多的电话诈骗。各种骗局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安全教育的缺失。即使学校有一般的安全提示,但由于没有更加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教育,这就使得这类安全教育很少受到学生的真正重视。安全教育一般只停留在一般性的提示中。即使有所谓的安全教育,也很少有学校开设此类的课程。而且,在学校各类课程的讲授中,也很少有学生提升学生能力的,如不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这其实反映了我国各类学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安部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各类诈骗犯罪中,70%的受害者是女性。为什么各种诈骗中,女性被骗的比例远远超过男性?在众多被骗的案件中,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其中,名校的女生又不在少数。为什么学校的女生受骗比例居高不下,这与学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缺失密切相关。
如何帮助涉世未深的女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除了根本改变社会环境这样的治本之策以外。现实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改变我们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知识性的教育真正转变为素质性的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用参与性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他们对社会中各类诈骗案件的了解。通过对各类被骗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被骗的原因,还是由于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各种被骗的个案的频频发生,使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才能够为受教育者步入社会,提供真正的综合素质支持。
许多骗子往往装作有钱人、有权者,去行骗那些年轻美貌、有涉世未深的女学生。一个叫王强的骗子在庭审中这样说道,“我觉得越是漂亮的女大学生越好骗,因为她们认为自己有资本追求嫁得更好”。这些大学的女生们,心中有一个想遇到一个白马王子的隐秘愿望。而她们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又并没有为她们鉴别各类骗子提供支持。
《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微博)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介绍,尽管学生对网络信息已经具有较强的防备意识与质疑能力,包括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等。但是,仍有20.6%的学生曾经有过网上被骗的经历,其中,6.5%的受访学生表示经常被骗。中、小学校的学生如此,大学生同样不能盲目乐观。调查表明,除了政府和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对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环境的净化外,学校如何针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安全教育,已经对大、中小学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很显然,今天中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今天的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培养社会发展所真正需要的学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学校,还是没有意识到转变教育理念和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是沉迷于传统知识性的专业教育,还是不能开展真正面向社会的生活教育,让学生在学校中就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我们就不能说我们的教育获得了成功。
成功的教育不是今天所谓的状元秀,所谓的名校榜。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围绕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围绕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去开展必要的专业教育。只有通过通识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学习思考与鉴别,才能形成认识和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所需要的综合素养,才能使他们去面对复杂社会,迎接他们所面临的各种人生挑战。(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城市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本文系文汇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来源:文汇 |
责任编辑:卫中 |
频道邮箱:whapp4@wh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