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交响遇上摇滚,谭盾:交响乐团不应该把自己关在博物馆里
姜方 2017-07-11 08:20

▲谭盾携手杭盖和上交演绎交响摇滚 (摄/郑国章)

昨晚2017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舞台上,指挥家谭盾携手杭盖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献演“交响摇滚”音乐会。曲目包括手机交响乐《风与鸟的密语》、低音提琴协奏曲《狼图腾》,以及杭盖乐队的《初升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上海产的半导体》等。

谭盾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交响摇滚并非意味着简单地用交响乐为摇滚歌曲伴奏,而是试图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对比与对话,实现“新”与“旧”的碰撞,使音乐厅里的观众获得多元体验。谭盾说:“交响乐团在过去曾发出促进社会进步的声音,所以,交响乐团不应该把自己关在博物馆里,而应该关注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并与他们积极沟通,从而拓宽古典音乐在当代的创造力。”

▲谭盾接受采访。(摄/叶辰亮)

不少世界名团都曾对话摇滚、关注当代

▲摇滚乐队杭盖亮相上海夏季音乐节舞台(摄/郑国章)

在谭盾眼中,杭盖是一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灵魂”的摇滚乐队。杭盖乐队将传统民族音乐与摇滚结合,把许多蒙古族经典民歌的悠扬曲调进行全新改编,增添了硬朗的元素。

“纽约爱乐、波士顿交响乐团、柏林爱乐等世界知名乐团都曾尝试交响摇滚,我觉得过去古典音乐家和交响乐团合作时,也在和当时的社会对话,拥有跟世界叫板的勇气。”谭盾认为,现在有些交响乐团只沉溺于过去的经典曲目,不关注当代的声音,因此错失了很多收获年轻观众的机会。此番与杭盖合作,他渴望让交响乐团找回摇滚精神。

在音乐会曲目中,由杭盖和谭盾经过六次重新编曲,在申城首演的交响摇滚版《上海产的半导体》颇引人关注。改曲以蒙古语歌词表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草原上的人们,通过聆听上海产的半导体打开了自己的视野。此外,演出现场使用了半导体播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璇、白光的歌声。歌曲在“怀旧”与“未来”,“失落”与“激昂”的对照中,展现出上海工业与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交响摇滚”音乐会现场的半导体(摄/郑国章)

谭盾曾与杭盖献演新年音乐会,这次在MISA再度携手,旨在拓宽彼此的合作维度。“愿交响摇滚不仅仅以春晚晚会等形式亮相,而是能以艺术性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就像以前的巴赫、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一样,一浪又一浪地推动着世界音乐的进步。而且,杭盖的曲风贴近中国自身的音乐根源,该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先锋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对话的声音。”

经过不断磨合,使交响与摇滚达到美学平衡

▲谭盾执棒上交(摄/郑国章)

交响乐和摇滚在演出时具有自己的美学传统,如何达到音响、音场等领域的平衡,对上交和杭盖来说极具挑战性。谭盾希望让两个乐团形成和谐交流而非互为伴奏的关系。“大家在技术上进行磨合,力求做得地道。”

▲谭盾执棒上交(摄/郑国章)

杭盖乐队队长伊立奇说:“我们在演奏时可以尽情发挥,但交响乐团在执棒者的引领下呈现有秩序的美感,经过一番调整,杭盖才适应了这种差异。”而谭盾对此表示,摇滚乐队就像昆曲和京剧那般是有“角儿”的,交响乐团则拥有统一的“气口儿”,交响摇滚力图成为两者沟通的桥梁,表达中和之美。

▲杭盖乐队队长伊立奇接受采访(摄/叶辰亮)

与杭盖首次合作的上交乐手表示,这场音乐会融入了民族音乐、摇滚、电声等多种元素,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打破了交响乐团音色较为细腻的传统认知,并营造出充满层次感的丰富音响,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崭新而有趣的尝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王秋童
频道邮箱:whapp6@w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