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佳人夏梦去世 | “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 |
2016-11-03 09:27 |
11月3日凌晨,主持人曹可凡发布微博称一代传奇影星夏梦去世,享年83岁,并配文字悼念。
夏梦,原名杨濛,取自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夏梦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金庸的“梦中情人”,金庸曾毫不吝啬的赞叹她:“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50年代,金庸以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饮誉江湖的大侠金庸加入长城电影公司,以林欢为笔名任职编剧,为他眼中“像西施一样美丽”的女人度身打造历史片《绝代佳人》。武侠大师为梦中情人委身长城影业当个小编剧的轶事,当年的华语文学圈里人尽皆知。一度还有人揣测,金庸大侠笔下的黄蓉、小龙女、王语嫣,其原型都有夏梦若隐若现的影子。
夏梦1950年进入演艺圈,主演电影《禁婚记》崭露头角,1953年,主演的古装片《孽海花》参展爱丁堡国际电影节。1966年主演《迎春花》后息影,移居加拿大。1979年创办了青鸟影业公司,担任总监制,2015年,夏梦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夏梦之美,有口皆碑。“上帝的杰作”,原本乃作品《日出》中张乔治恭维、爱慕陈白露的台词,却成了夏梦实至名归的永恒美誉。
高挑身材、扮相宜古宜今之余,夏梦穿起旗袍,更是国色天香,气质优雅不凡。她的美丽,按照当代东方佳人的标准,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典范。说到夏梦的美,再纷繁的形容,都只是锦上添花。然而,正是由于夏梦之美,让人忘了她美貌之外的智慧。也因为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梦里人,夏梦更被赋予太多浪漫传奇的戏说,至今纷纷扰扰。
1954年9月30日,年仅22岁的夏梦和洋行职员林葆诚成婚。婚后一直是安稳美满,为人称羡。作为一个事业型女性,夏梦的生活重心,始终有她醉心的电影事业。1955年,有记者访问了产后的夏梦,并问及夏梦婚后是否会引退时,夏梦说:“我热爱电影艺术,今后绝不会离弃水银灯下的生活,虽然我爱我的丈夫和儿子,但我也同样深爱着电影艺术啊!”
而谈到林葆诚时,夏梦曾表示:
比方旁人总爱恭维人家,尤其是对自己追求的对象,可是亚林(林葆诚)就没有这一套。他直肠直肚,有一句说一句,我就欢喜这样的性格。比方,我演的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旁人一定不肯说我演得不好,但是他却肯老老实实地对我提意见,一点也不加保留。我的衣饰或者化妆,旁人一定说我非常漂亮,但他却常常鲁直地说自己的意见。我发觉到他的确是个老实人,心直口快,往往得罪了人也不知道……
贵为影坛一代佳人,夏梦身旁不乏追求者或暗恋者,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迄今为人所知的,有自剖为夏梦终身不娶的、已故的著名导演岑范,再就是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
关于金庸
1956年11月12日,法国制片人亚历山大姆努什金、法国电影协会·的代表加劳等人,刚从北京参加了法国电影周,要经过香港回国,陈丕士大律师设宴款待。席上,有法国文化参赞、法航驻港总经理、香港《大公报》费彝民、长城公司老总袁仰安、金庸、夏梦、石慧、傅奇和毛妹。金庸曾经在《大公报》的“三剑楼随笔”专栏中写过这次见面的一段趣记:
这是一次很愉快的谈话,大家交换了意见,还谈到将来合作的计划,有人向石慧开玩笑说:“怎么他老是说夏梦,不说石慧呢?”大家都笑了,因为在法文中表示“动人、可爱”等意思的Charmant,声音就像在叫“夏梦”,几位法国先生在谈话中大赞中国与中国人,所以不断听到“夏梦、夏梦”之声。
金庸单恋夏梦一事,1980年代在香港坊间已有流传。而到了1990年代,随着研究金庸作品和人生的深入,似乎这早已是金庸“公开的秘密”。其中,香港专栏作家哈公和台湾作家三毛的说法最常被引用。
从对史料的梳理、理解,主要能看出两点:第一,金庸为夏梦屈居“长城”一说,与史实不符。夏梦当时已经是成名的大明星,而当时的金庸还不是金庸,也还未开始写武侠小说。
除了以林欢的名字在“长城”当编剧外,他也为《长城画报》写影评,还为《大公报》《新晚报》写专栏。第二,金庸认识夏梦时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一说,并不成立。当夏梦在1952年夏天开拍第一部古装片《孽海花》时,就已经讨论着《绝代佳人》的剧本,后来交由林欢(即金庸)改编。夏梦和林葆诚的恋爱,始于1953年11月末开镜的《姐妹曲》。
事实上,夏梦、林葆诚和金庸都是多年的老朋友。2012年6月9日的午宴上,大家从《明报》谈到了金庸。夏梦一派从容地说道:“最近没见过,但不久前打过电话啊(问候金庸),阿May(金庸的现任太太) 接听,不过她(阿May)却不叫自己查太太,而自称林小姐……”
2012年6月30日,从《绝代佳人》再聊起了金庸,夏梦和妹妹又相视笑了起来,原来为的是金庸早年的笔名。夏梦说:“姚家的阿姨嘛,金庸在《新晚报》栏目有个笔名就叫姚阿姨……女人的名字!”杨洁接着解释说:“金庸在《新晚报》那个栏目是读者的信箱,专门回答生活问题、感情问题的,当时我们都叫他姚阿姨、姚阿姨的。”
▲1957年,《绝代佳人》等5部影片获文化部荣誉奖,夏梦在北京接受夏衍颁奖。
2014年4月18日,在夏梦从影六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上,有记者问到关于“金庸和夏梦喝咖啡诉衷情”的传言。夏梦助理刘韧表示,他曾问过夏梦,夏梦说这是根本没有的事;他也亲口问过金庸,金庸也说没有这回事。
>>> 链接
夏梦: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文/王彦
秋风沉醉,伊人垂泪。当92岁的秦怡和88岁的王文娟把手轻轻地与夏梦交叠,这个82岁的“小妹妹”竟有些动了情、动了容。夏梦没想到,阔别银幕多年,回到出生之地上海,老朋友待她如初见。影迷们更觉惊喜,从来只觉银幕上斯人如天仙下凡,袅袅婷婷,怎知暌违多年,一身素色难掩光彩。
11月,“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纪念著名表演艺术家夏梦女士从影65周年”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那一晚,能容纳百人的艺术影厅里座无虚席,连通道都挤满了人。不仅是观众,秦怡、王文娟、叶辛、吴思远、曹景行、佟瑞欣等许多文化名人也在挤挤挨挨的人群里化身影迷。不为别的,只为谈谈旧电影、聊聊当年情。
“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一说夏梦,金庸对她的那点爱慕之意便不可不提。武侠大师为梦中情人委身长城影业当个小编剧的轶事,当年的华语文学圈里人尽皆知。一度还有人揣测,大侠笔下的黄蓉、小龙女、王语嫣,其原型都有夏梦若隐若现的影子。而金庸以化名“林欢”为夏梦度身定制的剧本《绝代佳人》,单看片名,爱意已了然若揭。
但无论是“襄王有心,神女无意”,抑或是“才子有情,佳人有意,只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穿行过春花秋月,一切往事都如烟。回到上海的夏梦只言:“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再无他语。
不如不说,是夏梦惜字如金,也确实是无话可说。对她而言,故事都是别人的,她选择的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与踏踏实实的家庭。
出身于一个文艺之家,父母都是票友,夏梦的少女时代在老上海浓重的艺术氛围中度过。她读玛利诺女书院,写一手好字与好文,还热衷戏剧表演,尤爱莎士比亚的作品,“夏梦”这个艺名正是取自莎翁《仲夏夜之梦》。
在长城电影出演第一部作品《禁婚记》时,18岁的夏梦演活了片中妻子的角色,该片一举获得当年的国语港片票房冠军,并蜚声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此后,《娘惹》、《白日梦》、《孽海花》等,夏梦主演了近40部影片,红遍香江、南洋。但她却在事业最辉煌时激流勇退,21岁就嫁给商人林葆诚,并与之携手同行半个多世纪。如此一生端庄,难怪影视评论家石川这样评价她:“是传统士大夫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又是承载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文人家国梦想的梦中情人。”
“我与秦怡,永远站在一起”
纪念活动当天,电影博物馆特意放映了夏梦主演的越剧电影《三看御妹刘金定》,勾起台下老艺术家王文娟的一段回忆。“60年前我们初见,印象中夏梦言语不多,一开口就是跟我们探讨越剧身段、唱腔。”小半个月的相处,王文娟对这位港岛来的女影星刮目相看,“她好像从不把自己当明星,只想做一个称职的演员”。
同样塑造过大批银幕女性形象,秦怡则这样描述自己对夏梦作品的怦然心动:“它们就像驶往过去的列车,让那些美好变得生动又鲜明,叫人强烈感受到电影的蓬勃生命力。”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就曾有“千方百计为‘一计’,三日三夜为‘一夜’”的流行说法。“一计”指的是陈思思主演的《美人计》,而“一夜”便是夏梦的《新婚第一夜》。
在秦怡看来,找来夏梦,回顾历史,是为定格瞬间,征服时间,“会会老观众,放放旧电影,有时候回头看看过去,可以更好地出发”。而在夏梦不善言辞的表达里,回到上海见见老朋友,只因:“我与秦怡还有谈不完的话,我们还是在一条线上。”这条线,便是中国电影的传承一线。
巧的是,纪念夏梦从影65周年的当口,适逢上影厂成立65周年。没有官方正式的庆祝活动,电影博物馆里这样一场光影岁月的故事会,却牵出几代影人的豪情勃发。演员佟瑞欣说:“电影事业不可能平地惊雷般重新开始,它应该有所继承才能发展前进。”而放映一部老片,回望一批老影人,就是电影在不忘却的前提下焕发新生的证明——佳人韶华仍在,还请风华传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文汇综合 |
责任编辑:李硕 |
频道邮箱:whapp5@wh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