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正传》:张国荣把自己的真情和痛苦,都托付在了旭仔身上
宗城 2017-09-11 15:48

▲阿飞正传 (1990)

【导语】《阿飞正传》是王家卫非常投入的一部电影,他为了拍好这部片,花了六十多万尺胶片,据说刘嘉玲一个抹地的动作,他拍了四十六次;刘德华一句台词,拍了二十多次,而张学友的一个低头,足足拍了六十次。尽管该片票房不佳,但获奖连连,而且后劲良好。在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它一举囊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指导。

没有张国荣,《阿飞正传》不会有这样的魅力

找到张国荣,是《阿飞正传》拍好的关键。旭仔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角色,但对张国荣而言,这个角色就像为他量身定做。

乍看之下,旭仔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挑逗来女人的深情,自己却只当走过场,把别人的深情当做无所谓,还折磨自己的养母。如果仅仅看这些呈现之处,旭仔该是一个让人十足讨厌的家伙。但是,旭仔生来就被父母遗弃,而电影最后几幕镜头告诉观众——养母当初收养他只是因为钱。知道这些,我们才更能理解旭仔对女性的矛盾心态。

作为一位家庭缺位的浪荡儿,旭仔的内心少有安全感,由于童年时期的痛苦,他将自己的真情藏得很深很深,他不敢再轻易爱一个人,而只愿意有意无意的“点到为止”。旭仔不知道自己前路何方,也预感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安稳的生活,所以当苏丽珍想和他结婚,他选择了分手。

但旭仔是想有一个精神寄托的,他也渴望打破自己的症结。不顾一切寻找生母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可他到死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生母,这是一个悲剧感很重的角色。

很难说是张国荣演活了旭仔,还是他不过“本色出演”。从与张曼玉的第一场戏开始,张国荣就深深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一个眼神,一个转身,张国荣可以将孤独、忧郁与自傲结合得刚刚好。

张国荣是一位天生主角的人,如此独特,如此迷人,只要他在场,他一开口,不用字幕提醒,他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据说眼睛好看的演员能同时说两种台词,他的口会说话,他的眼睛会说话,以至于哪怕他谈吐随意,你看他的眼睛,你都愿意被他诓,张国荣有这个特质。

一般王家卫的戏,最核心的都会是这位作者型导演,王家卫的风格太强烈,渗透到每一处构图、每一句台词。像《一代宗师》、《重庆森林》,如果我做减法,选出最重要那个人,我也会选王家卫。但是《阿飞正传》不是,没有张国荣,《阿飞正传》不会有这样的魅力。

张国荣是极少能不被王家卫的作者气质所淹没的演员。张国荣让《阿飞正传》仿佛他的独角戏,他深情镌刻出一位浪子的一生,也让《阿飞正传》成为时光无法磨灭的经典。其实,他到底演的是旭仔,还是他自己?或许可以说:张国荣把自己的矛盾、痛苦、还有那些隐藏至深的真情,都托付在了旭仔身上。当他对着众人笑,他内心冷暖自知,当他一个人躲在黑暗里,他把眼泪寄存在角落。他无法释怀的苦闷,只好暂时在戏剧中宣泄,于别人,演戏是一份工作,于张国荣,这是一种排解。

张国荣的一生,何尝不是一部《阿飞正传》。

只可惜,这部经典之作的续集却胎死腹中。

十年以后,一部叫《花样年华》上映,梁朝伟与张曼玉在香港朦胧的古典街道中再次相遇,擦肩而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又一个关于情愫与时间的故事上演,而当梁朝伟饰演的编辑问起这位曼妙女人的名字,他知道,那女人名叫苏丽珍。

王家卫的大师之路由此开始

严格来说,《阿飞正传》是奠定王家卫电影风格的作品。王家卫的处女作是《旺角卡门》,但当时还是新人的他,拍起商业片来遵循着香港商业片的一些基本套路,《旺角卡门》还不具备王家卫自己的独特气质。但从《阿飞正传》的第一分第一秒开始,一位不同凡响的电影大师出来了。

▲旺角卡门

也是在1991年,在第2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的争夺中,王家卫凭借《阿飞正传》击败了关锦鹏的《阮玲玉》、李安的《推手》以及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阿飞”在粤语里有混混的意思,旭仔和歪仔这两位混混是电影的主要人物,尤其是旭仔,他是大家闺秀之子,又从小与生母分别,身上兼顾了贵族气和孤独感,无根的孤独与迷惘深深缠绕着他,他一度寻求埋头于寻欢作乐来排解,但发现无济于事。他要寻找生母,又无功而返,最后还客死他乡,成为一个“失根”的象征。电影里,“无脚鸟”的意象被反复提及,王家卫借旭仔之口道:“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旭仔的一生,就是一只“无脚鸟”的真实写照。

王家卫惯常于刻画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他聚焦那些高度自我、向往自由又渴望依靠的香港青年或客居者,无论是这部《阿飞正传》,还是后来的《重庆森林》、《堕落天使》等电影,王家卫都在呈现都市男女支离破碎、一闪而过又真挚存在过的情感,王家卫曾说:“我所有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具体一点,就是感情的错位、拒绝与被拒绝。《阿飞正传》中每个人都曾被别人拒绝,他们害怕被别人拒绝,于是先拒绝别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也是王家卫在剖析自己,通过一个寻根而不得的故事,映射这位墨镜示人的“异乡者”的过去。王家卫出生于上海,三岁跟随父母南下香港,他自己本身也有一个漂泊、失根的情节。《阿飞正传》里,张国荣是香港人,她的养母却操着一口上海话,吴侬软语与粤语的对碰不是一种偶然。

很快逝去的时间

滴答、滴答、滴答……从《阿飞正传》的第一分钟开始,王家卫就开始通过台词、声音和意象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当旭仔在苏丽珍的店铺里,镜头特地给墙上的钟表与旭仔的手表特写;当旭仔与舞女欢愉过后,他静静躺在床上,指针转动的声音也格外清晰;当旭仔与刘德华饰演的警察最后对话,警察问:“你可记得去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你在干什么?”

旭仔当然记得,我们也记得那一句经典的台词: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阿飞正传》的时间是用来被记住和错过的。旭仔一辈子都记住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而苏丽珍一直记住他,但却已经错过他,他们曾经是一分钟的朋友,发展到两分钟、三分钟、每天一小时,又在一个瞬间后,彼此的生命开始错过。

旭仔是一个善于移情别恋的人,因为他很少真正爱一个人,时间在他这里是短暂而易逝的,而他最终也早早死去。王家卫电影里的都市男女,他们真正一起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不过几天几夜就分离,《阿飞正传》的旭仔与情人、《重庆森林》的何志武与女杀手、《一代宗师》的叶问与宫二,他们脑海中思念的时间远多于实际相处的时间,他们相处在那“一分钟”,他们用一生记住“一分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李硕
频道邮箱:whapp5@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