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不声不响,何冰和郝蕾演出了一部年度最佳?
宗城 2017-11-14 08:37

何冰与郝蕾演的一部新戏,火了。

说它新,其实不新。《傻柱》2015年就拍完了,只是一番波折,现在才放出来。何冰演过不少京味角色,《窝头会馆》《甲方乙方》《传奇大掌柜》都有他。北京人出身,又在人艺锻炼过,演北京好人,他不在话下。倒是郝蕾,这次演秦淮茹,转变不小,让人惊喜。

何冰与郝蕾是两类人,何冰扎实稳健,郝蕾灵气四溢。前者不显山不露水,一步一步来,而后者的天赋,一个眼神你便心领神会,奈何有天才的本事,也有天才的不如意,所以沉浮多年,枉自蹉跎。

《傻柱》反映的是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何雨柱、秦淮茹、许大茂、三位大爷等,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特定群体,严格来说,他们多是“扁平人物”,你说他们性格鲜明,但又缺少内涵,他们的气质扑面而来,可是比较符号化。

如果你翻看导演刘家成的作品,他拍这类题材,也是老手了。《傻柱》《傻春》《何处是我家》《我的二哥二嫂》,底色都是旧时代的家庭纠纷,宣扬的价值观,基本是渡尽劫波相互扶持。像《傻春》里,也有一个像傻柱一样的老好人,傻春无私善良,承担起家里大部分家务,尽心照顾每一个人,维护好每一段关系,这个性格,是不是有傻柱的影子?

▲ 傻春 (2011)

《傻柱》可以理解为《傻春》的姊妹篇。《傻柱》是这部剧的本名,但现在改成了《情满四合院》,改名的人,不是没看懂剧,就是有意讽刺。有人被《情满四合院》的名字骗到,以为故事讲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相亲相爱一家人”,以为刘家成无非刻画了一群朴素的旧时代面孔。

大错特错。刘家成拍的不是单纯的善,他拍出了那个年代四合院人的复杂人性,包括每个人的小算盘,包括街坊邻里斗来斗去的习气。都不纯朴,家家户户门儿清。你说他们狡猾,他们有时候真是热心肠,但你若真当他们菩萨,你就真成了傻柱。

四合院里的人并不伟光正,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即便是女主角秦淮茹,也没往善良女性靠,秦淮茹纵容孩子占傻柱便宜,但凡傻柱相亲,她都插一杠子,这是她自私的体现。在全剧中,只有傻柱真正单纯,但在别人的自私的衬托下,反而显得他傻。

傻柱这个人,有点像铁凝在《永远有多远》里塑造的白大省,典型的胡同文化浸润出来的好人,对别人热心,对自己糊涂,做事仁义道德,却欠缺点细腻。但随着老北京的消逝,这类人也在一点点消失。所以铁凝写道:

“如今的北京已不再是从前,她不再那么既矜持又恬淡、既清高又随和了。她学会了拥抱,热热闹闹、亦真亦假的拥抱,她怀里生活着多少北京之外的人啊。”

傻柱是全剧最让人心疼的角色,给人印象最深,但在人物刻画上,也有硬伤。他为何那么无私?他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全剧疏于交代。和其他人物相比,傻柱本身并不接地气,他的地气是何冰靠自个儿的演技和京味儿补救的,这个人物本身像从童话里出来一样,无私到近乎不真实。但是,导演需要这种无私来撑起戏剧冲突,就是要把无私的傻柱放到世故的社会里,看他被耽误,看他被整蛊,由此激起观众的同情心。

在剧中,傻柱是不折不扣的正面人物,傻柱的正面多亏了院里人的成全。许大茂自始至终和傻柱作对,二大爷、三大爷偶尔使绊,秦淮茹的婆婆和儿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傻柱过五关闯六将,依然保持善良和热心肠,他的正面形象得以烘托出来。

至于其他角色,秦淮茹固然自私,但她被不少观众反感,主要在于傻柱光芒万丈,相比之下,她便不讨观众喜欢。其实,她有她的不易,年纪轻轻守了寡,上有年迈婆婆,下有一儿两女,一个人顾一个家,她做许多事,不只是为自己,也为了这个家。而,许大茂是典型的功能性人物,他的出现和行为都在“以丑趁美”,烘托傻柱的正面光芒。至于三位大爷,一大爷作风正派、顾全大局;二大爷是个官迷,贪权贪财;三大爷算盘贼多,格局短浅。他们的结局遵循着传统的艺术作品加工方式,头上顶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些人的特点,不说好坏,都是时代遗产,留心时代背景即可知。庆幸的是,《傻柱》拍出来那个时代四合院文化的真实一面,尽管仍有刻意浅薄的地方。

所以,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傻柱》都比较“复古”,题材老,背景老,讲的东西,很像上世纪末的京味小说,估计导演也想不到,一连拍了几部,愣是这部剧在今天唤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对过去的怀旧情绪,被冠以“近年最佳国剧”的帽子。其实,不是《傻柱》有多好,都靠同行衬托。要评价《傻柱》这部戏,无非“到位”二字。它不新,创意少,但拍得到位,演得到位,故事说顺溜,和一众抗日神剧、青春偶像剧相比,反而成了清流。

这部剧人物有硬伤,剧情也只是凑活,好在选角眼光好,何冰配郝蕾,这个组合很少人能想到。傻柱一角,演技平庸的人,可能真就演成了傻子,但何冰恰到好处地演出了他的耿直、热心、善良,为了让角色更生活气些,他还时不时抖出点荤话或北京段子。而郝蕾则到位地演出了一位辛苦操劳又隐忍压抑的女性。至于配角,倪大红、李光复、海一天等,这都是这类剧的老面孔了。

《傻柱》做到了到位,很多电视剧投资数倍于《傻柱》,却连“到位”也做不到。它们的制作者追求“凡事必大”,大制作、大IP、大场面、大明星,大是大了,却犹如一个人打肿脸充胖子,虚得紧。一心求大,却满是硬伤,剧情和人物刻画连到位二字都够不上,相比之下,《傻柱》野心不大,但足够扎实,何冰的每一场戏,足够流量小生学习三天三夜,于是,低调上映的《傻柱》反而成为本月黑马。

这匹黑马有老舍味儿,在市井幽默的语言中,在个体的善与笑里,人性固有的自私、冷漠与蛮横显露出来。如同伽蓝所说:

“它是悲凉的,也是绝望的,看得我热泪盈眶,却也无可奈何。它让我回到了过去的老家,也看到了现在和未来。你无处可逃,久而久之也乐在其中。它是傻柱的,是那个四合院的,也是我们村儿的,甚至能是更大范围的。”

所以,《傻柱》是一部笑中带泪的剧,它记录了一个被误解的人,也缅怀了一个过去的年代。今天,如果我们开始怀念起傻柱,也许是因为——傻柱越来越少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李硕
频道邮箱:whapp5@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