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看完这些灾难表演,我觉得王俊凯是个聪明人 | |
宗城 | 2017-12-05 15:47 |
【导语】《演员的诞生》播出至今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抢镜的明星被批得体无完肤,戏份少的配角反而更易晋级。当观众一边嘲笑郑爽、欧阳娜娜的拙劣演技,一边为王俊凯的低调务实鼓掌时,他们其实中了一个更大的圈套。
黄圣依的糟糕表演,大家都知道了。
在此之前,我曾评论过郑爽与任嘉伦对戏的那一场。我说郑爽不用担心,一定有人演得比你差,只要保持沉默,攻击你的人很快会有新靶子。
这不,欧阳娜娜、谭松韵、毛晓彤、曾舜晞、马可、毛晓彤、黄圣依,一个个争着替郑爽解围。
受不了郑爽笑场?你可以去听听欧阳娜娜那一句“妈已经走了十年了”,也可以去欣赏欣赏黄圣依对“疯癫女人”的诠释。如果三个人一定要选一个,我宁愿看郑爽笑一整场。
如果郑爽能用态度不端作为演不好戏的借口,沉浮娱乐圈多年的黄圣依,很努力想演好却贡献出一场灾难,想来想去,只能说是实力问题了。
《演员的诞生》是一个定位明确的节目,一手抓演技,一手抓流量。怎么展现演技?交给成熟的演员,比如翟天临、周一围和辛芷蕾;怎么吸流量?自然靠流量明星和现场冲突,在节目组看来,他们完全没有达到一个成熟演员的高度,他们很“干净”。
干不干净另说,算不上演员是真。马可、谭松韵、毛晓彤、曾舜晞演完后,耿直人士胡军说得够直接了,评委不是瞎子,心里有底,只是要照顾新人,有些话不说透。到黄圣依这一场,鉴于她也是有资历的人,且刚刚复出,评委这才嘴里留情。
不过,如果通篇批评演技,未免老生常谈,我感兴趣的是,有些演技在一个层次的演员,在这档节目却收到截然不同的口碑。这不只是演技问题,也是策略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俊凯、马可和欧阳娜娜的对比。这几位新人的演技是一个层级的,可只要留意赛后风评,你就能看出差异——马可、欧阳娜娜被狠批,王俊凯反而收获好评,一些路人甚至因此转粉,认为“凯皇还不错”“王俊凯会做人”。
但马可、欧阳娜娜何尝不会做人。马可和几个比自己还稚嫩的演员尬演,被一番批评后他都保持谦逊,欧阳娜娜演技不行、情商来凑,逗得刘烨儿子真开心。这几位新人,台面上的事足够掂量,但他们还是被痛批,王俊凯却载笑而归。
是王俊凯被章子怡、刘天池点拨,演技更上一层楼?点拨是真,但细抠王俊凯助演的片段,演技也真的很一般。《唐山大地震》那一组戏,王俊凯不用纠结于改剧本,也不用担心抢戏,他的台词就几句,还是那种很煽情的演法,没有太出戏,但自始至终都无法真正让观众代入角色。观众看他演戏,脑子里都是王俊凯,角色消失了。
相比之下,欧阳娜娜和刘烨对戏还自然些,毕竟他最擅长演大提琴少女。比他们都好的同代人是彭昱畅,这哥们和陶虹比起来,差距明显,但就凭他在《解救吾先生》和《末代皇帝》的两场戏,完胜其余流量小生不在话下。
所以,演技没有质变,那王俊凯到底是怎么赚取口碑的?
在《演员的诞生》中,王俊凯和他的团队很聪明。他们和节目组前期造势,让观众以为他要担任挑战者,尔后,营销团队又炒作出他和章子怡不合的烟幕。结果,王俊凯只是来担任助演,不但戏份不多,无需经受评委挑剔,点评环节还和章子怡互动了一番,表现自己的谦虚和踏实。如此安排,先抑后扬,不仅提升了王俊凯的观众缘,也让他免于演技的苛责。
王俊凯的团队深知流量明星的雷区在哪,他们要经营出低调、谦虚、努力、踏实的“王俊凯”。这虽然是偶像男星塑造形象的主旋律,但怎么去塑造,还真需要点脑筋。
反观一些演员,争着要当主角,争着抢好角色好对白,生怕别人挤压他的风头,可就是因为他们要么太心急、要么太直接,不但破坏了整场戏的感觉,自己也吃力不讨好,暴露出一身的毛病。相比之下,一些台词少的配角反而晋级了。
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组,三人演技其实都不是太差,但不是所有演员都适合演话剧,比如黄圣依和柴碧云,柴碧云完全是影视剧的路子,所以和人艺青衣于明加不来电。这场戏,剧本和演员对戏都很有问题,几个人又互相抢戏,缺乏配合,于是最后整出一出闹剧。
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解救吾先生》这组,彭昱畅没有抢角色,运气却倍儿好,演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儿。绑匪和吾先生,你换彭昱畅演,他也演不好,演吾先生需要有明星的体验,演绑匪,彭昱畅又太干净、太文弱了,一看就不像绑匪。所以,他捡漏反而捡出了惊喜,成功规避了自己的短板。
再回过头看,演过话剧的都知道,群戏比双人戏更难演,让没有舞台经验的小花和偶像男星乃至修炼多年演技却止步不前的“黄圣依”们演话剧,不是灾难才是怪事。黄圣依这场戏,宋丹丹说:“这戏没法演。”章子怡说:“演员间需要相互信任。”但他们都承认剧本存在问题,每个人的冲突过于激烈,放在舞台上,反而让人一头雾水。三位女演员碰上这么个剧本,又都不是有能力改剧本的主儿,只能硬着头皮上。黄圣依演了个放大自己不足的戏。
马可、柴碧云、黄圣依他们演不好的活儿,王俊凯上也没辙。他们的演技问题都一样。
所以,没必要因为“会做人”就高看谁一眼,他们要做的是演员,又不是“情商表演师”,演不好戏,做人再好也算不上好演员。要是搁以前,老一辈人都不提这些,什么谦虚、踏实,这都是基本的,别人吃的苦、受的委屈比你吃的盐都多,但人家不晒,人家要靠演技说话,而不是别人的同情。这个时代,我们对偶像男星、青春女星们不是太苛责,恰恰是太宽容,以至于情商好一点的都拿来夸,没演技的还跑来传授表演经验。他们越来越缺乏严肃的表演态度,却正是这些人,成了导演和投资方的香饽饽。这是表演之耻。
评委说,台上的这些流量明星是“白纸”。如今,“白纸”甚至成了流量明星晋级的护身符,比如欧阳娜娜演《我的父亲母亲》后传,宋丹丹以“娜娜是一张白纸”为由支持她。其实,真正的白纸,也许在学院里,也许在默默无闻的角落里,但绝不是这些早早在流量簇拥、早早混入娱乐圈的人。经纪人、签约公司、粉丝团、绯闻对象、媒体记者等,他们周旋其中,甚至要按着人设去生活,在最该打磨演技的时候,他们主动或被动地一头扎入流量,说他们白纸,不过是夸他们有一副好皮囊,年纪还不大罢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
责任编辑:李硕 |
频道邮箱:whapp5@wh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