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聚焦敖汉旗丰收村
2021-07-11 00:35:1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走进乡村看小康》,带大家走乡串村,美丽中国转起来,感受一下广袤乡村的无限活力,绿水青山的日子香甜。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所以,首期直播聚焦粮食。

被称为“世界小米之乡”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处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北麓,山坡地较多,北部平原开阔、丘陵起伏,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敖汉地区的杂粮种植成为闻名中国的杂粮主产区域。

小米,被称作粟。2003年,在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粟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经过专家考证,这批谷物遗存距今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 经过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共同论证,发现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重要起源地。

今年,敖汉旗的谷子长势喜人,全旗谷子种植面积100万亩,是全国最大谷子种植区,预计年产优质谷子5亿斤以上。

在敖汉旗有这样一个村子,叫“丰收村”。这个地上没企业,地下无矿藏,农民不富裕的乡村,近年来通过引项目、搞产业,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丰收村航拍(央广网发 孙宏波 摄)

在丰收村一片有机谷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谷子长势喜人。现在并不是农闲时节,几十名工人大姐,围着头巾,正在地里除杂草。这些工人也都是丰收村及周边村子的老乡,忙完自己家的地,再有组织地到别人家或者合作社的田里进行除草,每天还可以挣到工钱。之所以需要人工来进行除草,是因为敖汉小米都是有机种植,不使用除草剂这些农药,这也就保证了小米的优质。丰收村最大的一家加工企业盛远公司的有机谷子的种植基地,有1007亩。负责人王伟告诉记者,他们还有5000亩的绿色基地,当地这些年也是引导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谷子。

工人在有机谷子地里除杂草(央广网记者 宝音 摄)

当地小米加工企业全年都在开工生产的状态。在盛远公司,记者观察到谷子进入到生产线,依次经过清理去杂质、去壳、磨米、抛光、色选等环节,最后打包成从市场上买到的各种包装精美的小米。从原料入库,到包装出库,都进行层层检选,生产出的小米色泽明亮鲜黄、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营养丰富。

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敖汉旗丰收乡丰收村的直播带货又开始了。直播间内,村民冯希玲化身主播,为村里的有机小米等农副产品卖力“打call”。

冯希玲说:“通过我们的直播有不少人进入我们的直播间,跟我们互动,进行下单。我觉得这是挺好挺好的。应该说效果不错。”

冯希玲家有近20亩地,以前她是村里种植谷子的大户,现在她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建宇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冯希玲告诉记者:“以前我要是种植谷子都是自己卖。现在,通过咱们合作社统一加工、统一装袋、统一销售,我一点儿都不愁卖了。现在跟他们一合作,就说是每亩地我就能增收1000多元。”

2016年,丰收村成立了建宇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有机谷子种植1000多亩,带动153户459人实现增收。同时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2018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注册了“建宇”商标,借助网络的力量,定期开展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品牌的小米,增加村民的收入。

敖汉旗建宇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左志超说:“现在,咱们合作社已经发展有机(谷子)基地1000多亩。咱们村民不但可以加入合作社进行年底分红,也可以在咱们合作社进行打工。现在他们每个人每月工资能达到3000元左右。”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于是像小米这些杂粮也越来越受消费市场的青睐,敖汉旗的小米销路也越来越宽。现在,在敖汉旗小米加工企业就有22家,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当地的小米产业正逐步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合作社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农户能够在产业链条中获得更多收益。

敖汉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有多种矿物质,生产出来的小米口感柔软,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目前敖汉旗小米已经销售到了全世界。为了确保谷子质量,近年来,敖汉旗还建立开发了种子繁育基地和谷物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敖汉旗农牧局局长赵常山说:“我们从品种,从我们的种植过程,以及加工过程我们严格把关,特别是种植过程中我们通过少施化肥,增加有机肥,建少农药,通过生物防控,使我们米质达到绿色有机。目前我们全旗小米有机产品15个,绿色产品12个。”

敖汉小米(央广网记者 宝音 摄)

近年来,敖汉旗谷子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自主培育出敖汉红谷、敖汉金苗两个全新的品种,并从国家库引进了20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和选育。传统品种和新品种被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发展地位。

敖汉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徐峰说:“就是说高产的品种和口感好、低产的品种这两个品种要并存,在种植的时候让农民去选择,让市场去定价,通过市场来让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并行发展。”

目前,敖汉旗全旗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预计年产5亿斤以上小米。敖汉小米已经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带动农民增加收入2.5亿元。

敖汉旗农牧局局长赵常山表示,要继续发挥小米产业在当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建成龙头企业做市场,品牌建设树影响,合作组织抓生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谷子产业体系。以建设现代与传统并重的新农村、新牧区为契机,建设小米文化中心镇、中心村,着力打造看得见山、忘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和谐乡村。

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命名敖汉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正所谓“拽耙扶犁已远去,精耕细作正当时”。现在,敖汉旗一方面还延续古老的耕作方式、耕作机制;另一方面,小米企业做大做强,从乡土气到科技范儿,5G、卫星、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机械……越来越多的硬核科技走进农田。

在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的村民文化广场,现在这里陆续来了很多村民,他们都穿着统一服装,精心做了打扮,手持彩旗和秋天收谷子的道具,准备排练,过几天要参加旗里组织的文艺评比活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气神十足。凤凰岭村妇联主任王希华说,这段时间他们自编自演了《敖汉小米香天下》《心向党》两个节目,茶余饭后,农闲的时候就和姐妹们一起排练,跳跳舞、唱唱歌,大家相互切磋技艺,感觉心里特别舒坦和高兴,有一种幸福感。参与跳舞的一位大姐也说,虽然这段时间谷子薅草也挺累,但是来跳跳舞,觉得生活特别的充实。

村民文化大舞台(央广网记者 宝音 摄)

近年来,由于谷子等杂粮杂豆价格上涨,加之风调雨顺,当地村民收入不断增加,都走上了小康之路。家家户户都有漂亮的房屋,大院,养殖牛羊猪的棚圈。村民萧丽丽家有30亩耕地,去年纯收入2万多,她还养了160头猪,这两年每年纯收入都达到几十万元,用她的话说,日子好了,心里好美,今后她还要更好地发展生产,让经济收入继续增加。村民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让自己的日子富足起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编辑:孙欣祺

来源:央广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