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充电难题,探索绿色赋能——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源”梦未来实践队调研本市充电桩建设 | |
2023-08-22 10:26:32 |
近年来,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已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部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随着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其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2023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助力上海市公共充电桩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源”梦未来实践队在杨浦、闵行、青浦等多个地区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立足电力,立足应用,响应民众诉求,调研充电之痛,解决充电之难,提升充电之质,为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言献策。
行遍千桩以求调研之“深”
7月3日,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源”梦未来实践队走遍上海8个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实践队陆续前往闵行区交通设施管理中心和闵行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及10座商场,18座充电站,65个小区和10个高速服务区,先后采访了闵行区建交委和城投相关负责人员,充电站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物业人员和居民总计800多人,收集有效问卷600余份。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清晰了解上海市商场、公共充电站、小区以及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的现实难题。
在商场中,实践队员发现由于充电桩在地下车库,部分充电桩联网会有延迟,导致信息有误,会出现车主根据导航的指引却找不到桩充电的情况。
在公共充电站中,实践队员注意到换电站虽省时省力,但由于价格昂贵以及对于更换电池品质的担忧,让许多新能源车主望而却步。站内充电桩的使用率较高,但在高温天气影响下部分充电桩存在跳枪的情况,严重影响充电效率。
在小区中,实践队员观察到社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常有油车和新能源车充满电占位。同时小区均使用慢充桩,损耗相对较大,但缺少定期维护,部分居民不规范使用充电桩也会加速充电桩老化,从而影响居民日常的充电需求。在高速服务区中,队员观察到充电桩偏少导致充电等候时间长,且多位于服务区末端,与服务站距离较远。同时排队缺乏适当引导,车辆在充电区容易发生堵塞。
对话百人以求调研之“细”
实践队员通过与包括阳光电源企业员工、上海市小区商场居民、宝安新苑物业主任、高速服务区游客、充电站站长、新能源车主、滴滴司机以及闵行区交通管理中心停车管理科科长等在内的多群体访谈,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当前充电桩领域在生产端、运维端、管理端及消费端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从生产端看,充电桩研发公司面临着技术创新、研发难题等挑战,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来支持充电技术的突破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充电需求。
从运维端看,“天气炎热,充电桩易跳枪。”跳枪是充电站站长与司机反映的普遍问题。此外,司机师傅还反映希望降低用电需求高峰期的充电价格。
从管理端看,“我们政府最主要考虑充电桩布局的合理性。”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他们在充电桩布局和电力分配调度上需要更成熟的技术合作,以保证充电桩的供电稳定性、分配合理性,提升居民的充电满意度。
从消费端看,“老小区停车位本就紧缺,安装充电桩难上加难。”业主说到。其次,老旧小区电容小、功率低,无法满足居民的快充需求。在与商场市民的访谈中,他们反映商场快速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影响充电体验。与高速服务区游客交流后,实践队了解到服务区充电桩不足,需排长队,致使游客在长途旅行中充电不便,限制了用户在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选择。
合作共建以求调研之“实”
为落实居民需求,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实践队与上海闵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部在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四街坊小区老年活动室举行共建签约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海闵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渊博,上海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陈铭洲、专职团干部张婷婷、实践队指导老师郭超磊、实践队成员等共同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陈渊博经理详细介绍了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平阳四街坊“美丽家园”综合修缮项目,并结合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对未来校企双方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实践队员各抒己见,讲述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居民需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活动最后,实践队与闵行区城投项目部签署共建协议,陈渊博与郭超磊共同为“上海电力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有了你们的调研和采访,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和难处,才能更好的共建美丽家园。”陈渊博经理这样说到。
技术革新以求调研之“效”
面对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功率越来越大和电网增容越来越难的矛盾,实践团队积极参与相关产学研项目中,提出了基于柔性直流配电的快速有序充电方案以实现充好电、快充电的同时实现充电的高效化和低碳化。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李锦的悉心指导下,研发基于兆瓦级AC/DC能量路由器的超级充电系统,申请了多篇核心专利,发表了相关专业论文。在研发过程中,实践成员结合调研考察到的高速公路充电难的现实难题,提出新型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能够根据实际负荷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通过对源、网、荷、储进行动态有序调度,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充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满足快速性、多样化、高效化、低碳化的充电需求,为解决高速充电难题给出专业性、实用性解答。实践团队积极与商场、高速服务站点等接洽,致力于将技术推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提高公共充电桩的服务质量。
建言献策以求调研之“准”
实践队基于对上海市充电桩使用情况的调研,对商场、小区、高速服务站等不同充电层次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实效性的解决方案。为破解充电桩建设布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数量与质量,通过新建、改建、扩容等方式,调整快、慢充电桩的比例。同时,重点加强高速服务区、居民社区等“痛点”场景的充电桩建设。以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平阳四街坊“美丽家园”综合修缮项目为例,实践队从理论创新,技术支撑,社区沟通等角度出发,建议在小区修缮时,合理布局规划,充分利用道路两侧非机动车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小区空地等区域,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接口,加大充电桩或充电设备设施的投入。鼓励推广“私桩共享”充电模式,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无固定停车位的用户充电创造条件。上述建议获得了小区业主和居委会的认可和采纳。
结语
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上海电力大学“源”梦未来实践队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结合电气学科特色,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关充电桩的调研活动,精准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堵点”“痛点”“难点”,切实关注上海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助力上海市充电桩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建设,以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充电服务,为上海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