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平台让众多企业成了“回头客” | 聚焦自贸区建设五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 |
2018-11-24 06:11:07 作者:唐玮婕 |
▲ 上海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创新探索的使命,为“放管服”改革增添了生动的注脚。图为外高桥保税区。 张锁庆摄
外高桥日京路38号,很多注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外资企业都成了这里一个平台的“回头客”——外国人办出入境手续,只要递交一次材料,所有数据就能在打通的后台完成共享。
它就是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今年已升级为3.0版。按照不少外企人事部门的话来说,只要与它打过交道,就能充分体验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办事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就连刚入职的人事‘小白’也能轻松搞定”。
前不久,美国苹果公司一名印度籍工程师要来上海分公司工作。拿着在印度申请的30天短期签证和体检证明,他跑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想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和长期居留证。
但是,在办理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外国学历并没有认证,导致就业证无法办理。要是走原来的办事流程,一个“死结”在所难免:等他认证完学历,早就做好的体检证明就会过期;这时再去办理体检证明,30天的短期签证也会失效,意味着必须得先返回印度,申请新的中国签证,重新再走一遍上述流程。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更会耽误苹果公司的在华业务。
如何解开这一“死结”?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有了最新答案。通过“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3.0版,这名外国工程师把申请体检、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的材料一并在窗口提交。由于采取了联动审批方式,仅用七个工作日,他就领到了所有证件,在签证没过期、不用出境的情况下,获得了为期一年的长期居留资格。
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窗口民警迟颖告诉记者,“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3.0版以全流程“一网通办”为目标,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受理申请所需要的信息全部整合归并到一张大表上,自动分发给相应部门,通过一个交互系统实现联动审批,办事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
截至目前,共有2000余人通过“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涉及十多个国家,为一大批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跨境引才营造了良好环境。
“你可能想象不到,不同市场主体在人才出入境问题上会有非常多元的需求。比如,有的企业可能刚刚进入中国,对于证件申办毫无准备。”迟颖表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针对工作人员出入境,外籍人士停留、居留、入籍等一系列问题,所有企业都可以坐享系统的解决方案,彻底消除后顾之忧。
今年年初,某国际运动品牌公司在外高桥落户,其全球总裁兼中国区监事专门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出入境办证窗口咨询办理五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事宜,在享受专业高效的办证体验后,他由衷地表示,这给了他很大帮助,让全公司派往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作的外籍员工有了稳定的预期。
>>>记者手记
让自贸改革持续产生溢出效应
从居留许可、工作证、专家证同窗受理,到更多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加入,再到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全流程“一网通办”,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又不断引入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了管理服务的加速迭代。
参与这项改革的一线民警深有感触:上海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创新探索的使命,以自贸区理念引领政府职能转变,为“放管服”改革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培育出制度创新“良种”,更要尽快播撒出去。目前,已经有海南、武汉等十余个省市先后前来调研“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这一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良种”有望在更多地方结出硕果。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年来,持续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以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全国复制推广。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放在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考虑,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将在未来更好地发挥溢出效应。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