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吐气扬眉”,是浦东30年的成长缩影 | |
2020-11-13 07:13:15 作者:史博臻 |
平地里长出陆家嘴的“上海高度”,芦苇滩跑出高科技的“上海速度”,“一网通办”织出服务企业的“上海温度”。浦东开发开放30年历程中,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场盛大的主题展览穿越时空、细数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上午在浦东展览馆参观了“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总书记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非常感兴趣,仔细观看一张张珍贵的老图片,通过视频了解浦东“长大长高”的过程,还不时向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询问细节。
11月12日下午,记者实地采访该主题展,听相关负责人、讲解员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
巨变
从“烂泥渡”到金融城核心区域
1990年的陆家嘴。(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浦东陆家嘴。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一片“烂泥渡”,能变成什么?关于原来陆家嘴地区的烂泥渡路,主题展重新回放了昔日光景:一片危棚简屋里,小路促狭,两辆自行车斜靠在角落,晾衣竿、电表线架在头顶,洗手池里躺着两块搓衣板。
谁会想到,烂泥渡路而今化身银城中路,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间,往来的是国际精英人才。
据讲解员王韵正回忆,总书记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条路,关心其当下发展。她指着旁边同一视角拍摄的今昔对比图回复说,烂泥渡路的所在地已跃升为陆家嘴金融城最核心的区域。
这组画面确实有冲击力,黑白照定格于1995年烂泥渡路动迁前的模样,记录着渐行渐远的岁月;彩色照则代表着朝气蓬勃的今朝,波光粼粼的湖面与绿荫交相辉映,东方明珠亭亭玉立其间。烂泥渡路的这份“吐气扬眉”,恰是浦东开放风云变幻的缩影。
不负国家战略、承载时代使命。若为浦东30年划分时代,从1990年到2000年,关键词是率先开放、快速发展。总书记对这一“出形态、上规模”的阶段格外关心,细细观看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照片。
该板块以“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为时间原点,记录了诸多重要历史时刻。
架起的越江大桥,为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1991年12月1日,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自此,往来浦东浦西坐车过桥只需7分钟,浦东居民的生活走上了快车道。
昔日烂泥漫流处,而今财富奔涌地,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浦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证
照亮科学之城的“最强光”
在张江科学城,有一个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上海光源。它的出现,使得原本无法做或者需要出国排队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有了它,科学家们发现了隐藏80多年的“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揭示了禽流感、埃博拉等多种病毒的感染机制,也成功破解了新冠肺炎病毒关键蛋白结构,基于上海光源实验数据研发的多种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
王韵正告诉记者,参观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光源给予高度关注,当他从展板上看到上海光源的耀眼成就时,露出欣慰的笑容。数据显示,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累计运行超过53万小时、服务近2.5万人次,用户和运维技术团队共发表SCI论文多达502篇。
讲起总书记与上海光源的缘分,要回溯到2007年,彼时上海光源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对这些项目高度关注,要求上海聚焦国家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担起应有的重任。当年7月,上海光源项目建设到了关键阶段,习近平同志到上海光源调研,为企业加油鼓劲,深深触动了所有人。他进一步提出,要以上海光源工程、浦东科技园作为“院市合作”的新载体,更好地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
弹指一挥间,10年后,张江高科技园区升级为张江科学城。这里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所,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支柱产业。
从上海光源看张江,再从张江放眼浦东;从浦东看上海,再从上海纵目全国,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构建未来经济新增长极的强大引擎。浦东目前已有10个大科学设施,其中,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在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在推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承载
当聚三股“气”,每一次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
今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主题展上显示,在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方面,上海目前在国际权威排名中都名列全球第三。
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浦东仍需弘扬三股“气”——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面向未来,浦东将更好地发挥开路先锋、突破攻坚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流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已上升至第31位,上海贡献了55%的权重,浦东在其中进行了大量探索。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关心自贸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工作效率,特别关注到一张照片——“企业名称登记从一天到实时”。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制度、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目前已有32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上海乃至全国复制推广。
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催生新的发展红利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总书记在观展中,对党建部分给予了极大关注。据了解,浦东一直坚守、传承着“红色基因”,积极探索楼宇党建、自贸试验区党建、互联网企业党建等,为“浦东样本”加载强大动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流党建促一流发展”展区,一幅照片让人回到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同正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们亲切交流。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当前,浦东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正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针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充分用好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红色资源,汲取历史智慧经验,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
同样,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更多生动实践正在此上演。
依托于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望江驿串起了浦江东岸的品质生活带,用温暖的空间承载人们的需求。这次展览特意把网红纪念品——《新时代的浦东》特种邮票摆到了醒目位置,这引起了总书记的兴趣。
近几年,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大都选址在浦东,这同样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他通过展板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情况。
主题展负责人、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国飚表示:“浦东将努力把主题展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阵地,成为学习国家战略引领下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史博臻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