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村装梯,批量审批加出“火箭般”速度
2021-10-04 06:17:59 作者:王宛艺


编者按

今年国庆黄金周,在上海,不少历经岁月沧桑的工人新村未曾停歇“老房加梯”的步伐。在普陀区曹杨新村、静安区彭浦新村、虹口区曲阳新村,这一“民心工程”加出的满满获得感为这个假期增添了一抹靓丽暖色。即日起,本报记者聚焦沪上多个工人新村的加梯小故事,以此描摹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一幅幅动人图景。


微信截图_20211004061542.png

▲彭浦新村街道闻喜路1000弄30号加装电梯后,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又一台既有多层住宅加梯成功签约。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106台。社区居民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由衷地感叹道:“这速度真像是坐上了火箭!”

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彭浦新村目前老龄化比率已超过42%。这里的居民楼始建于1958年,房屋结构老旧,房型多样,加大了加梯评审难度,需要花费更长时间。

“民心工程,再难也要干出成果!”今年以来,彭浦新村街道紧抓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发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全域联动创造便利,以全覆盖推进、批量化审批提升速度,同时引入全周期管理,将心比心考虑提升温度。老房装新梯,装出了加速度:刚刚过去的9月,以平均一天一台的速度签约;辖区内,一口气,彭新居民区三个月内签下21台;一次性,康平小区对52个单元楼整体进行评审……

速度提升:楼栋归类批量审批

3个月,签下加梯21台,彭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英民心里高兴,国庆节前后他忙前忙后筹备着开工。

在彭新居民区,第一部电梯的加装磕磕绊绊曾摸索过3年——因为结构陈旧房型多样,且没有先例可参考,加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居民们也习以为常:加梯,就是“磨”呗。按以往惯例,每一幢楼都得经历申报规划、设计、专家评审等流程,等反复“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设计方案,一晃半年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激荡出基层干部们的脑力和脚力:如果进行整小区的批量加梯规划公示、地勘、房检、安全性论证,速度是不是能噌噌上去?

“我们将同一小区中,53个适合加梯楼栋归类为7种房型,整体进行专家评审。一旦评审完成,只需一个月就可开工。”冯英民说,批量化加梯使得成本降低,钱袋子真正花到了刀刃上。

同步进行的,还有问题预警清单等的排摸。“共性问题解决了,个性化问题提前排摸做化解预案。”在此基础上,一本紧扣民生细节的加装电梯工作业务手册也逐步形成。

彭新居民区只是一个缩影。整个彭浦新村街道,加梯正由“个案”迈向“规模化量产”。日前,康平小区完成了一次性评审52个单元楼7类房型的加梯。街道依托大数据对已签约楼栋居民进行数字画像,为每一个楼栋加梯情况“建档立卡”,实现全周期管理的同时,为动员更多潜在加梯楼栋提供可能。

人情提升:怎么装梯才最舒坦?

“我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问题,都被考虑周全了!”家住一楼的周阿姨爽快地签字同意。在保平居民区,这一楼栋从启动到签约,前后短短20多天。居委会和代建方在意见征询前,就把居民可能面临的顾虑都一一解释,一一提供化解方案。

代建方负责人赵熠旻是一名80后,他告诉记者,加梯真正的障碍除了复杂手续,更是人情和利益的纠葛。譬如,住户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会不会受到采光、噪音等影响?于是他在加梯项目启动前,就一次次跑进楼,“我就站在电梯连廊正对着的位置仔细感受:如果我住这间屋子,怎么装梯才能住得最舒坦?”

图纸也跟着一次次调整,一次次优化。考虑到低层采光,电梯底层的外墙材料采用玻璃,阳光照进来更加通透;无障碍通道的安全性经过讨论,最终采用了和主干道平行的东西方向,“施工虽然繁复了些,但更妥帖了”。

“加梯是好事儿,要通盘考虑居民的利益,更让加梯成为重塑邻里关系的好机会。”彭浦新村街道自治办主任朱珍琦介绍,为了让低层居民也有获得感,街道同步引入社区规划师,开展了美丽楼道微更新。楼道修葺一新,居民们主动成立了自治小分队,共同负责楼栋清洁。

针对一部分尚不符合加梯条件的楼栋,彭浦新村街道也探索试点安装楼道代步器作为有效替代。国庆前,家住闻喜路935弄居民区的李老伯圆了出行梦。坐上定制椅、系上安全带、按下遥控器,随着座椅沿着轨道缓缓下降,“终于第一次独立走出了家门,自由上下楼透透气”。



  作者:王宛艺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