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台风过境,临港新片区如何不留一处积水?
2019-09-23 17:37:12 作者:祝越

u=1619603708,1189721993&fm=11&gp=0.jpg

台风过境,第二天赶到临港新片区,或许会有这样的惊喜:小区、路面没有积水,这些雨水还将通过缓慢的净化过程流入滴水湖,形成生态闭环。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准备迎接住建部最终验收。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等设施的建成,正让临港新片区“会呼吸、有生命”。

2016年,上海入选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而临港正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

临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覆盖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这些项目成体系地覆盖了工业厂房海绵改造、居民小区与道路海绵化、亲水湖泊与河道海绵改造等各个类型的海绵建设项目。这里的城市建设也由此改变了传统的以快排为主的“建大管子”模式,转而模拟“海绵”的效果:下雨天,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雨水;没有降雨的时候,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

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成为公民素质实践基地

9月19日,在2019浦东新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被授牌为“浦东新区公民素质实践基地”。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有一支讲解团队,已经为2万人次进行了海绵城市科普讲解。在讲解团负责人眼中,临港与海绵城市有着天然的缘分:由于临港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靠海且雨水资源丰富,空气中湿度大,更能体现在临港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践意义。

自海绵馆3月份正式开馆,这里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原创科普活动。

undefined

比如,在社区内科普宣传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现场小实验展示以及模型的制作展示海绵城市运用的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理;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己动手测试透水砖的强大渗水能力,让小学员们更深入的了解海绵城市的原理知识。据统计,目前展示中心总参观人数已超20000人次讲解总场次,开展科普课堂280组。

海绵型小区聚焦现状问题

据了解,临港试点区对26个已建住宅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改造小区总面积达到200公顷,目前已全部完成,包括宜浩佳园、滴水湖馨苑、海事小区、海洋小区、东岸涟城、新芦苑等。对于新开发房地产项目,也要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设计和建设。

小区1.PNG

“海绵城市改造前,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混接、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等问题。”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负责人俞香介绍,小区海绵化建设按照屋面雨水、路面和停车位雨水等不同来源对径流雨水进行区分,因地制宜选用雨水花园、高位花坛、透水铺装、地下调蓄净化设施等各类海绵技术措施及其组合,就地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不仅解决了小区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降雨高峰时段向小区外雨水管道排放的水量,有效减轻下游排水压力。

比如雨水花园,它是一种下部有特殊结构、上部种植植物的绿色海绵设施,雨量较大,路面产生径流时,就可以通过一个专门设置的进水口进入雨水花园,超过雨水花园调蓄能力时再溢流进入雨水管道,这样,下雨时水就不会积在路上,也不会同时进入雨水管道,而是分散在各处就地解决,最后流出的水少了、也清了。

20180329003325_4f5d890a06440eb8e0351fe4e5ee8589_3_副本.jpg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停车场,但绝对“有内涵”。临港的生态停车场主要由透水铺装、草皮、透水盲管组成。经过人工驯化的狗牙根铺成绿色厚毯,堪称全能——能耐阳、耐阴,也能耐旱、耐涝,完全实现了产品化定制。透水铺砖地面结构达5层,经过设计人员的周密计算叠加而成,足以保证小雨不积水。下雨时,一部分水进入透水铺装,渗入埋在铺装下的透水盲管,汇入排水沟;另一部分水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超标的雨水经由排水沟滋养附近的雨水花园。

20180329003325_4f5d890a06440eb8e0351fe4e5ee8589_5.jpeg

生态停车场的所在地——临港家园服务站位于古棕路555弄。这里到处体现着不少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新做法、新应用,除了生态停车场,还有能抵抗盐碱与海风、拥有30年超长待机寿命的绿化屋面,水清岸秀的景观型人工表流湿地,豪饮不眨眼的透水地坪……

已建成21公里海绵型道路

临港试点区新、改建的海绵型道路共计36公里,其中21公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台风暴雨中,将发挥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的作用。

海绵型道路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减少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量。雨水花园、调蓄模块等设施发挥源头蓄存作用,部分雨水在这些设施中滞留,避免全部雨水涌入雨水管道造成排水不畅,同时雨水还能在这些设施中得到净化,减轻强降雨造成的河水浑浊。植草沟、旱溪等设施发挥转输作用,增加了雨水排放的通道,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外人工湿地、水体,避免雨水长期滞留在道路内。

环湖西一路.PNG

环湖西一路海绵化改造工程建成实景图,该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道路范围内全部能够渗透消纳雨水。

海绵型校园与生态绿化严丝合缝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以及上海电机学院组成的临港大学城区域,实施了海绵化提升工程,结合校园内部分积水问题及景观提升需求,将学校师生主持和参与的有关海绵研究运用于实践,从源头对雨水进行削减和净化,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减少了雨水径流入河的污染。

微信图片_20190923134514.jpg

海绵体的存在感与生态绿化严丝合缝,因此,绿化景观设计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在上海海事大学,生态开发与调蓄设施有机结合,道路雨水下穿人行步道进入卵石段进行消能和初步净化处理,在卵石段往两侧分水,雨水分别进入两侧的的滞留种植带内,进行消纳和二次净化处理。绿地雨水也通过坡度进入滞留带,雨水最终通过盲管及溢流通道进入现状雨水管网。

海洋大学2.jpg

改造完成后,上海海事大学智慧湖周边已经的道路已经做到“小雨不沾鞋,大雨不积水”。上海海事大学海绵化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赵心福透露,通过原有观演台阶改造,将潜流湿地功能融入其中。利用顶部原有排水沟改造为配水管道,将管网抽取的雨水通过一体化泵站输送到该配水管道。然后通过沸石层层过滤,最终将净化后的雨水排至校内智慧湖,最终流向滴水湖。

作者:祝越

视频:祝越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