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阳光下 | 携手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高质量发展
2023-07-17 07:20:03

1.jpg

日新月异的边境小康村——庞达村。

在日喀则市中心,上海路与珠峰路的交会处,是日喀则最繁华的上海广场——一座由上海第一、二批援藏干部人才在一片荒地上建造的日喀则地标性建筑。两路一楼,仿佛是沪藏两地紧紧相拥的象征,这一“相拥”已跨越了28个年头。

去年7月,110名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从平均海拔4米,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援藏三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答题。

一年的光阴流转,一千倍的海拔攀升,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不断深化“思想进藏、精神进藏、工作进藏、作风进藏”,全力推进援藏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上海援藏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如今,亚东边境小康村项目圆满完成,全村99户居民顺利搬入新居;招商工作已实现“八大产业”领域全覆盖,预计可赋能十多条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开展临床新技术11项,并实现申报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指导本地医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旗下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一篇;日喀则实验学校“小学跟跑,初中领跑,高中并跑”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铮铮报国志,浓浓家国情。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市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主任,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上海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产业援藏、数字援藏、科技援藏、金融援藏、民生援藏、消费帮扶等方面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充分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2.jpg

援藏干部穿上骑手衣服大调研,探索打造上海援藏“雅布工作法”党建品牌。

党建引领

打造“雅布工作法”品牌

“18号好了吗?”

日喀则市科技路上的一家小吃店里,来了一位外卖小哥,老板连忙接话:“等一下,马上就好。”

“小哥”是上海援藏主题党日活动外卖客户调研组的一员。这天同美团业务经理一起到商超、药店调研。他们穿上骑手衣服串街走巷,探索打造上海援藏“雅布工作法”党建品牌。

“我们超市租的是私人房屋,没享受到疫情后的房租减免政策”“我们可以参加政府的消费券促销活动,但要在手机App上申请,还要提供企业征信记录,比较麻烦,就没参加”……

一个上午,“援藏小哥”不间断走访商超、药店、小吃店等18家,面对面访谈群众37人,收集市场运行、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问题11条。沉浸式深入一线的调研让上海援藏干部们更深切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藏语‘雅布’是藏族同胞对朋友的真心称赞,他们往往会用大拇指蘸白色糌粑在朋友身上点个指印。”彭一浩说。联络组结合藏族群众习俗,创新提出上海援藏走好群众路线的“雅布工作法”,以“四不两直”方式真正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了心事,不断提升日喀则人民群众对全市工作和上海援藏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政府副秘书长裴康表示,未来,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还将进一步下沉到更多的市场主体、当地群众中开展沉浸式调查研究,在深入一线问需问计的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收集,并归纳提炼,分类施策。一方面,在安排援藏项目、使用援藏资金、统筹援藏资源等方面更多向呼声集中的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将以建言献策的方式向对应部门反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推动早日解决。

援藏28年,日喀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环境始终不会变: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气候多变。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张忠敏认为,上海援藏干部在高原上,身体力行体现了“精神是高于高原的”。

牢记“国之大者”,自觉践行“四个放在”。今年上海援藏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择时开展“新时代上海援藏精神”主题大讨论。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于诚灵表示,将在继承好援藏历史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上海援藏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在以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小家为大家”等严肃形象外,展示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干部形象。

强边固边

边境小康村开启新生活

沿着亚东县城一路向南行驶35公里,就来到上海对口援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庞达村。这里道路整洁、屋舍俨然,二层藏式小楼交错分布,水电路讯网俱全,每户屋顶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现在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64岁的米玛潘多坐在自家院内打理着花草,笑着直夸党的政策好。

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上海援藏干部们没少花心思。

如今,正值西藏旅游旺季,庞达村及周边的林海银河瀑布、巴夏寺遗址、噶举寺等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五一”期间,由上海援藏资金采购的4辆旅游景观大巴组织游客免费前往庞达村进行旅游参观,游客线路运行至今已经带动庞达村增收近20万余元。“过去,产业配套、服务能级不到位,边境旅游线不够畅通。现在,我家藏餐馆每天能有700到800元的收入,将来一定会更好。”餐馆老板拉巴加布高兴地说道。

随着旅游市场的加大培育,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并形成蝴蝶效应。

在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亚东小组的协助下,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唐卡专业的索喃次仁将文创工作室开到了庞达村。首批培训班吸引了56位村民报名,目前已经制作了6批500余件作品,多家企事业单位纷纷提出定制需求。

此外,为了帮助工作室拓宽销售渠道,上海援藏干部一方面协助引进醍醐等文化公司,对工作室及文创产品进行包装定位,另一方面还通过上海“五五购物节”进行推介展销。未来,还将有一家示范引领文创企业落户庞达村,有望成为诸多边境小康村中首家注册企业。这家文创企业也将协调统筹协会资源,与索喃次仁文创工作室、射箭馆等文创设施联动合作,助推庞达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文旅先导、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智慧赋能”,正是凭借这样的发展思路,庞达村阔步走在产业致富的路上,助力兴边富民,强边固边。

4.JPG

“组团式”帮扶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精准聚焦

“组团式”帮扶同心惠民生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凌表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始终是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来自瑞金医院等单位的上海医生连续8年的支援,让日喀则血液科从无到有,积累了一流的高原血液病治疗经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普布旺堆说。

血液科的变化,是“组团式”援藏“以院包科”累累硕果的集中体现。当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的作用,沪藏两地联动,持续推进“以院包科”建设13个临床重点学科诊疗中心,加快推动医院建成科室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救治医疗体系。同时,医院以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为抓手创特色,努力打造科研攻关新亮点——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等五大多学科(MDT)诊疗中心为平台,聚焦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高原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建立集预防、诊疗和康复于一体、中(藏)西医结合多学科合作的高原病临床医学中心。

“医院以强三甲为中心,破解‘高原无峰’,实现‘登峰望远’。”上海市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庆华表示,未来三年将以帮扶医院建成“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聚焦“强优势、创特色、广覆盖”三个重点,在西藏七地市“组团式”医疗帮扶中争当排头兵。

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育人成效为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建设,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推行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同时,深化与非受援学校结对共建,开展“送教下乡”“蹲点式”教学指导等帮扶行动,带动当地教育质量整体跃升。

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所有学生用上了上海援藏教师参与开发的标准化试题库,成绩正在逐步提升。上海市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领队、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张小波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全学段全学科标准化试题库的持续开发和不断完善,以‘双十’(教师和学生同时提高10分)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进一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努力构建适应全学段高原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大思政课’新形态。”

与此同时,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将幼儿园学前教育列为教育援藏的关键之一。前不久,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大力推动下,拉孜县、萨迦县等地的幼儿园教师们纷纷迎来园本培训,重点围绕手工制作、钢琴演奏、幼儿舞步等进行交流与研讨。根据计划,上海援藏将组织更多此类学前教育幼教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和实施课程能力。

3.jpg

日喀则消费展走进南京东路商圈。

双向赋能

青稞“七十二变”拥抱市场

青稞八宝饭、青稞青团,青稞奶……端午节前夕,椰香青稞爆珠粽横空出世。不到半年时光,小小的青稞在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和合作伙伴手中实现了“七十二变”,化身各类时令产品,拥抱大市场并获得各方好评。

过去收获的青稞,当地农民大部分自给自足,青稞深加工鲜有提及。去年11月,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促成了来自江孜县的藏研食品有限公司与盒马达成合作,加班加点,赶在春节前研发出两款不同风味的青稞八宝饭投向全国市场。为了消除青稞较粗糙的口感同时保留营养成分,产品的研发中创新应用了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开发的技术,既实现软糯口感,又保证营养留存。

最终,春节期间,5万余盒青稞八宝饭在盒马线上线下销售一空,俨然成为了新晋的网红食品。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和企业深受鼓舞之际再次发起头脑风暴,“既然青稞能做成八宝饭,那何不尝试做一款网红青稞粽?”

有了好产品,销路也不用发愁。

5月2日晚上8点,上海援藏公益专场直播活动火热开场。整个专场,近4万袋青稞蔓越莓饼干等西藏好物在10分钟内迅速售罄,青稞午餐肉罐头销售近1.5万罐,累计销售额达38.8万元。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将进一步为珠峰品牌引流,为日喀则当地特色产业开拓市场,带动高原农牧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财政局副局长陈科杰表示,未来将推动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消费帮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沪藏产品的双向流动,逐步形成“上海研发+日喀则生产”“日喀则产品+上海市场”的双赢格局。

无论是产业帮扶还是消费帮扶,双向赋能都是鲜明的亮色。参加日喀则市及五县“五五”消费展的郭秀玲,是一名“上海工匠”,也是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得者、沙涓品牌创始人。通过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的牵线搭桥,她发现了西藏独特文化和牛羊绒资源的“金矿”,一边深入雪域高原,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地毯厂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一边在上海成立氆氇研发中心,请来纺织纤维专家、纺织机械专家,共同对氆氇的材料进行研发创新,并对氆氇机“改造升级”。

在郭秀玲看来,对口支援是“双向”的。“各民族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尊重、敬畏并且欣赏,在交流合作中,让好东西彼此携手,好上加好。”

更高发展

“长三角组团”探协作新路

面对日喀则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上海援藏团队在思考,如何在常规帮扶项目基础上,以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帮助日喀则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入藏以来,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突出“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对接“头部”“链主”和“明星”企业,马不停蹄与超过百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招商关系。目前,上海援藏招商工作已实现“八大产业”领域全覆盖,涉及3家500强企业、4家行业龙头企业、8家数字化创新企业,已签约投资意向近57亿元,初步呈现出以大项目、新基建、新能源为基础,战略新兴产业入藏比例较高的招商新态势。

今年5月18日,2023年上海市对口支援百架旅游包机暨上海·西藏定日首飞启动仪式举行。刚落成的定日机场于19日迎来首批乘坐上海旅游援藏包机的游客。他们参加的是春秋旅游为日喀则专属定制的文旅产品——“浓浓援藏情,沪藏一家亲”日喀则、珠峰大本营、扎什伦布寺、陈塘沟、拉萨9日探秘之旅。

通过整合优化提升,这趟旅程将环珠峰旅游环线串珠成链,未来,类似的尝试还会不断延续与深化。

当对口支援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牵手,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目前,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正在推动日喀则与苏、浙、皖三省对口支援地区共同建立长三角援藏“组团”,联手推进市场援藏,提升西藏农产品全面走进长三角;联手推进文旅援藏,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精品线路;联手推动招商引资,联合举办招商推介会、培训会、宣讲会,组织商企开展一站式联合考察活动;联手推动就业援藏,为西藏生源大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就业机会;联手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从项目援藏到人才援藏、就业援藏、“组团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新时代的上海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推动数字援藏,把日喀则作为上海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场景,从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城市治理、行政审批等领域切入,形成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便利群众生活的典型案例。目前,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已和美团、携程、盒马、喜马拉雅、B站等多个互联网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还有望为当地带来数据标注员等大量新赛道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展就业援藏新内涵。

推动金融援藏,利用上海“五个中心”优势,引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浦发银行、太保集团等各类金融机构资源,为日喀则市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推动科技援藏。辅助推动好中科院上海天文台4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实现日喀则市重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

如今,上海与日喀则的关系,不仅有资源输出、对口帮扶,更有双向互动、全面合作。一些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储能行业企业也来到高原,探索将日喀则作为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产品测试场所,在上海援藏团队努力下,日喀则能提供的产业场景和空间越来越多。未来,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将立足上海节点链接作用,把日喀则充分纳入以上海为龙头牵引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联动长三角,提供更多适应本地发展需求的要素资源为日喀则发展服务。

660730132.jpg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