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 | 云南香格里拉市一个“唬小孩”的千年古村,如何走上致富路
2020-06-15 22:45:49 作者:付鑫鑫

DSC_8300_meitu_9.jpg

▲巴拉格宗景区——香巴拉天然佛塔。

巴拉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地处香格里拉大峡谷深处的格宗雪山脚下。巴拉为藏语译音,意为自巴塘迁徙而来的藏族村落。

742284023.jpg

▲“小而美”的巴拉村拥有1300多年历史。

过去,巴拉村是州内有名的“边三村”,虽然有着风景如画的大峡谷,天然而成的佛塔,美丽的杜鹃等丰富资源,却因为没有公路,“养在深闺人不识”。

572447085.jpg

▲曾经的巴拉村民居,现已改成博物馆。

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讯……那时,当地村民最珍贵的电器是手电筒!

DSC_8311_meitu_2.jpg

▲蜿蜒曲折的景区道路,也是村民的“致富路”。

村民出行,全靠一条镶嵌在悬崖峭壁上不足半米宽的人马驿道,底下是奔腾的岗曲河,从巴拉村到市区往返需要徒步走上5天。村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

DSC_8226_meitu_10.jpg

▲崇山峻岭间,修路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

有人生病了,全靠青壮年抬出大山医治;很多病重的村民,往往有去无回。巴拉村民说:“都穷出名了,峡谷外的人教育孩子都会说,要不听话,就送巴拉村去。”

DSC_8289_meitu_6.jpg

▲生长在海拔4200多米的杜鹃。

2008年元旦,巴拉村人迎来了新的希望——路通了,电来了,电话也用上了。

DSC_8276_meitu_5.jpg

▲蓝天白云、雪山草甸,风景如画。

自掏腰包修路的村民斯那定珠接受采访时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从大山深处走出来,一直希望反哺家乡,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5194782.jpg

▲香格里拉大峡谷的水流。

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景区之一,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建立后,驾驶员、讲解员、协警、餐厅服务员、保洁员、歌舞演员等岗位,解决了巴拉村及周边毗邻农村30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及扶贫问题,人均月工资近5000元。

DSC_8232_meitu_3.jpg

▲景区内的玫瑰园,玫瑰花瓣可售作鲜花饼的原料。

同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景区周边500多名村民受益。比如:村民出租自己的藏族老屋,供游客参观体验藏文化,每户可得租金七八千元不等;村民兴办养鸡场、养猪场等,每户每年可增收5万元。

DSC_8258_meitu_4.jpg

▲格宗雪山。

从前,村民户均年收入千元水平,如今已跃至近10万元,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