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中外媒体学术沙龙聚焦高质量发展 | |
2022-10-27 07:18:47 |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如何发挥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探索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中外媒体漫步杨浦滨江,体验人民城市理念的上海实践
26日下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外媒体学术沙龙·二十大系列”第二期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杨浦滨江举行。在世界城市日即将到来之际,沙龙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专家解读和问答交流,回应中外媒体对于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更高水平开放、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高度关注。活动吸引25家中外媒体参与,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上海要做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院长李伟看来,无论是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海的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都举足轻重。因此,上海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上发挥先锋作用。“上海的定位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要依靠五大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发展‘五型经济’、构建‘3+’新型产业体系来实现。”李伟说。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为了形成更加稳定、多元、高效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李伟认为,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些都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支撑。上海应该发挥自身创新优势、技术优势,带动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
抓住进博机遇,推进上海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多位专家提到,开放是上海的重要优势。李伟表示,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过程中,上海始终走在最前面。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近3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在全国率先做出极佳的探索,并形成了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与此同时,与上海“共进五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正成为集中展示中国制度型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挂职)张晓娣认为,进博会赋予上海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平台,也使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历史站位与使命更加明确。“每届进博会,中国政府都会出台干货满满的开放措施,比如在展览期间销售的展品可以在进口环节实现三税全免、参展企业可以申请进口食品临时许可证等等。”张晓娣介绍,从第一届进博会至今,已经出台20多项具体的开放措施,并且形成了制度性的安排,持续推进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借助进博会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的连续召开,上海的对外交流合作更深更广。同时,进博会也倒逼上海不断提高自身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向世界不断展示中国的文明成果和发展水平。”张晓娣表示,如何利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持续效应,推动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会成为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议题。
用“世界语言”讲好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故事
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高水平开放,最终都是为了人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城市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邓智团从“五个人人”出发,用大量翔实数据生动阐释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实践。
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联合国2015年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规定了17个指标,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评判可持续发展“世界语言”。而邓智团做的就是如何把世界语言与上海故事对接。
邓智团透露,即将在上海举行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将发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评估报告·2022》,这正是邓智团和其团队参与编制的。
“我们把联合国的17个核心指标,和上海奖、《上海指数》《上海手册》《上海报告》中的内容做一个对应,助力讲好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故事。”邓智团表示。
文:蒋竹云
图:叶辰亮
摄影:周俊超 叶辰亮
视频:沐多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