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松:“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中俄合作文明基础 | |
2023-03-24 19:09:01 作者:万青松 |
【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 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起,文汇讲堂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二篇为署名文章,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
3月21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成功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与普京总统举行了深入会谈。本次元首会晤正值乌克兰危机以来中俄两国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故此牵动两国和世界的未来。相较于传统上更多聚焦两国之间政治、经济、安全、人文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中俄关系中的“文明”因素越来越多地被彰显。
在“文明基础”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早在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表示,“中俄关系有着坚实的政治、经济和文明基础,有着总结历史经验后的从容和清醒,更因为我们共同支持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大多数国家愿望”。由此,中俄关系坚实的“文明基础”这一新颖提法,不仅是对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思想内涵的再次升华,有助于两国战略合作更加稳固并具有持久性,也构成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又一实践。
习近平主席访俄当天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鲜明地指出,“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并期待“作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中俄两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普京总统明确表态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国际协作。鉴于此,有必要深入阐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其在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文明自信的彰显,睦邻友好的长期坚持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文明自信的彰显,这种自信也来源于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的长期坚持。中国居于东方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承袭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明基因,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励精图治与发奋图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辽阔疆域、创造潜能、国际影响、发展空间与政治智慧,已达到数百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自信基础。俄罗斯作为千年文明古国,其勇武善战、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大国沉浮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今天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厚实基础。
中俄作为两大千年文明古国,以数千公里的共同疆域紧密比邻,其力量对比发生迅速变化,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和当代关系,而且又都面临着国家进一步现代化和维护作为大国的利益、安全与威望的共同紧迫任务。因此,中俄关系完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搞好,背后的根本性动因在于:中俄两国不仅在时空上、物质上、战略上,更在精神文明层面所呈现出的高度互补性和巨大的合理性,这也是维系中俄长期睦邻友好合作的自信基础。换句话说,中俄合作不仅仅彼此关切对方利益,也不只是抱团取暖,而是有着非常长远的思想、政治、历史、哲学的大国实践涵义,构成中俄关系坚实文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新任期出访首站,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政治决断,传递出的明确信号是全球变局大背景下必须坚持深化中俄关系不动摇。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普京总统时指出,中俄互为彼此最大邻国,同俄罗斯巩固和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历史逻辑,是中方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这也是对西方一些舆论唱衰、抹黑、离间中俄关系的有力回应。
对“民主威权”二元虚伪叙事的战略回应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实行动,既与中俄一贯主张的多元文明共存互鉴相吻合,也是两国对“民主威权”二元虚伪叙事的战略回应。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要义,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条件下“不以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不以一种文明来替代另一种文明”。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在于主张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既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些理念正是基于人类文明共同体所具有的思想高度,不仅仅有助于摆脱当前的国际危机、超越西方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也是推进中俄关系长远战略部署的重要出发点。
从俄方而言,即使在当下的乌克兰危机下,俄罗斯也拒绝接受西方一些舆论所鼓吹的“文明间战争”,依然坚持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普京总统在2022年10月24日举办的“瓦尔代”俱乐部年会的发言中指出,虽然世界正站在一个历史关口,面临着“可能是二战结束以来最危险、最难预测,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十年”,但他提议不要与西方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对抗”,而是承认世界所有文明都有权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正是基于对“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共同体认,以及鲜明地反对世界形成“民主威权”的“二元虚假对立”、东方与西方的“二元虚假对抗”,中俄选择以《联合声明》的方式,郑重向世界发出文明倡议的“中俄之音”。在3月22日两国元首共同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写入“俄方高度重视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虚伪叙事,反对将民主、自由作为向别国施压的借口和政治工具”。
新兴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理念创建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体现,也是中俄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的理念创建。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指出,文明的延续需要依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沟通,而文化多样性也是使人类文明“得以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经验表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非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创,而是在各国文明与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之后,所结出的丰硕果实。“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俄罗斯本身是一个曾经花费几百年的时间、殚精竭虑地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欧亚大国,这种学习也反过来推动俄罗斯现代化国家的建构与发展。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开始更多地强调其作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传统和独特文明特性的大国,以历史传统积累来强化其文明归属,稳固国家发展和安全环境。
当前中俄两国面临相似现实:就内部而言,既要保障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也要着眼于内部高质量发展;就国际进程而言,当前世界发展正面临深度变革和调整,传统守成大国整体实力下降,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则快速崛起,世界霸权战略路线的诸种结构性矛盾集中暴露。对中俄而言,当此两国内外发展的关键时刻,稳健有序地提出一套适于本国改革和发展需要,同时也与世界发展潮流吻合的理念,以此来激发和提升真正作为世界大国的创造性思想、理论和话语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角度而言,习近平主席发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当其时,一经提出就得到俄方的高度赞赏。
中俄在实现各自现代化目标的进程中,既重视两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阐发,也侧重于考察本国发展经验特殊性之中所包含的、同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内在逻辑相通的普遍性价值和意义。这里不仅蕴含着世界发展对中俄两国“现代性构建”的影响,而且也包括着两国发展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世界范围内“现代性构建”的影响问题。很显然,这些相互影响有赖于两国在思想、文明和历史领域一系列新理念的创建。本次中俄元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明确写入“俄方支持中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方支持俄方实现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双方“秉持互利原则,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和拓展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更好造福中俄两国人民”。
构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可持续路径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符合世界多样化、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也为中俄构建多极化国际格局奠定历史基础。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深入研究发现,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以来的每一次世界秩序的变更,几乎都导致了秩序变更以后的多元、多样、多极力量的共同参与、甚至共同主导下的世界秩序: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意味着“欧洲内部的多元化”的初现;1814年维也纳体系意味着跨欧亚大陆的、以帝国为承载的各大文明之间的共处;1945年雅尔塔体系则是包含着美、英、法、中、俄的更加包容广泛的遍及东西方各大文明体系在内的多元化共存。即使冷战终结之后,尽管美国一度以单极世界理念称霸,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从G7向G20的变化,以及金砖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意味着世界秩序演变中的多元、多极行进的强劲势头,虽然也不时地遭受挫折和困难。
可以说,世界秩序更替呈现出的客观规律性现象,也即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多元化、多极化、多样化,不仅是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历史依据,也是中俄维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大国关系的大前提。在这一背景下,中俄不断践行千年文明大国交往的典范,两国积累起来的大国交往之道,也为当今乱世之下的多极化国际格局构建提供极其重要的启示。虽然历史不能简单重复,但更为关键的是中俄两国能够立足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多极、多元、多样化趋势下构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可持续路径。
作者:万青松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