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脑袋里就有人在说话?原来思考是有声音的!
2018-02-27 14:30:51 作者:李晨琰

VCG4177871048.jpg

有时出现“幻听”,有时又听不见别人说话?这可能是你脑袋里“小人说话”的缘故。近日,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我们脑海里想象的“声音”大小,或者说,我们想象中自己说话的声音,会影响我们对外部真实声音音量的判断。该成果以“想象的声音影响感知声音的响度”为题,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人类行为》网站上。

人类一思考,脑袋里就有人在说话

你是什么时候注意到自己在思考呢?虽然思考并非“不开口的自言自语”,但如果你特别注意思考的过程,不难发现,脑海里似乎有一个声音,而这个声音承载着你的思绪。在学术界,第一位提出这一概念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利维·维谷斯基( Lev Vygotsky )将这一思考的声音称作“inner speech”,直译为“内心的演讲”。

那脑海里说话的声音本身是不是“思考”?利维·维谷斯基表示, 在脑海里说话是将语言作为自己与自己的沟通方式,换句话说, 语言只是一个思考的媒介。而听到的那个声音,是思考的一种展现形式。

头脑.jpg

“这个过程对他人来说是无声的,但对我们自己来说,这个声音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而‘想象的声音响度’,会影响我们判断听到真实声音的响度,”论文第一作者、上海纽约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田兴举例,当一个人在专心致志阅读小说时,很容易忽略外部环境的声音,从而听不到别人说话或是手机铃响等。

“当你脑海里有个想象声音之后,你听到的声音,会比实际声音弱一些。你想象的声音越强,感知到的实际声响就越弱,”田兴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听觉意象和声音感知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脑皮层。早前的意象已激活了一次听觉皮层,当这片区域需要再次感知时,它会觉得‘疲劳’,感知力相应减弱。”这一研究也得到了行为响度评级和人体电生理(脑电图和脑磁图)实验结果的支持。

有望解释精神障碍的病理机制

“感知是自上而下(比如认知)和自下而上(比如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处理)过程的交互结果。人类不仅被动接受、分析即将到来的外部信号,也会主动解释和操纵这些信号,形成感知。”田兴表示,这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个主旨,告诉大众人脑如何建立感知过程。

而第二个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则是言语监控。每个人说话时平均一秒能发出四至八个音节,人脑要随时监控所说的话,保证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是对的。“神经认知领域研究发现,人脑处理声音至少需100—200毫秒,如果先听到发出的声音再判断声音的对错,每个声音都要等一等,这样人说话就成了结巴。但人说话不是这样的,这基于人脑中的监控过程不仅局限于判断还会主动预测,这一过程是运动系统和听觉系统的一个转化过程,我们将其称为运动感知转换。”田兴说。

幻听1.jpg

那么运动感知转换的预测能有多深?该团队这次在《自然·人类行为》网站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言语监控中基于运动系统的预测过程可以扩展到预测响度等低级听觉特性。

此外,这项将感知与言语监控相结合的研究,还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解释精神障碍的病理机制,其中最相关的是在精神类疾病中存在的幻听症状。“我们所认为的幻听和脑海中想象的声音产生过程是类似的,两者均真实激活了听觉系统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人脑内部产生的听觉反应是由运动系统产生的,我们猜测这一过程不仅会激活同时也会标记。”田兴笑着说,“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目前该团队正积极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接洽,进一步展开后续研究。

据悉,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

文:李晨琰

责任编辑:沈湫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教科卫报道中心审核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