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10人荣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这个奖牛在哪儿,为何获奖者中有近一半人成为院士? | |
2018-09-25 10:05:24 作者:沈湫莎 金婉霞 |
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奖刚刚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卫庆等10人荣获“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被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计划之一。上海市科技精英奖设立于1989年,每两年评选一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表彰奖励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本市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宗旨,20多年来已形成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高端科技人才的发现、扶持和举荐机制。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5届科技精英评选产生的科技精英包括提名奖获得者中,已走出了67位院士,约占获奖人数的45%。本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卫庆、上海长征医院的王林辉 、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刘颖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范先群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岳建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房敏、 复旦大学的封东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夏强 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廖世俊。
王卫庆
【人物小传】
女,1961年10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感言】
临床发现问题,潜心科研创新,切实解决关键诊治困难,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老师,仁心仁术对待患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我最珍视的。
【牛在哪儿】
王卫庆教授,是知性儒雅的临床医生,诊治疾病沉着果断;是以身作则的教学导师,授业解惑不辞辛劳;更是中国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的著名医学专家、国家内分泌专科排名第一科室的科主任……对于这些令人仰慕的身份与荣誉,王卫庆却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老师”。
王卫庆教授始终坚持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为使命,在内分泌代谢病领域拓展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带领学科连续七年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内分泌专科第一名。她原创发现肾上腺库欣腺瘤、胰岛细胞瘤与甲状腺肿瘤样结界的致病基因,提出内分泌肿瘤3类10种分子分型,系统建立34项诊断新技术,成为内分泌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与核心技术。
每周一下午,是瑞金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群共同会诊的时间,雷打不动、坚持至今,每至此时,不论是院士、教授,还是住院医师、实习医师都会聚拢在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会议室,进行学科群会诊。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成了国内“疑难杂症终极汇聚地”。也因此,王卫庆团队建立万例内分泌肿瘤生物样本库及45万人代谢疾病生物样本库。
她领衔的“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荣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类固醇激素与肾上腺疾病发病机制新发现与诊治关键技术建立和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林辉
【人物小传】
1966年7月生,上海长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攻“泌尿系疾病微创治疗、肾肿瘤综合诊治”。
【获奖感言】
病人找我不是为了开刀,而是为了要健康。
外科手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并发症。
【牛在哪儿】
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有两套制服:一套是白色的医生白大褂,另一套也是白色的海军军装。随着第二军医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作为附属医院长征医院的军医们,也换上了白色的海军军装。
王林辉每一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肾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科研中。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中,医生一般会选择全切癌变肾脏,手术相对简单,他却一直在为肾癌病人寻找每一个保肾的可能性。近年来肾癌手术微创率突破95%,早期肾癌保肾手术率达85%、五年生存率达90%,领先欧美平均水平。
王林辉教授表示,一名优秀的泌尿外科医生,需对术前、围手术期和手术后的效果作综合评估,手术本身只是其中一部分。外科手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并发症。所以医生最重要的是不但会手术,还要预计到手术带来的后果。在术前,你必须作缜密的评估,确定他通过手术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手术带来的风险。
近5年,由王林辉主刀完成泌尿外科手术2500余例,其中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400余例,机器人腹腔镜手术600余例,国内首创3D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等8项单孔腹腔镜新术式。2017年5月完成亚洲首例机器人单孔肾动脉无阻断肾癌肾部分切除术,“肾癌外科治疗与肾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获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前列腺疾病100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朱向阳
【人物小传】
1966年5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获奖感言】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一定要尽100%的努力做到最好。
【牛在哪儿】朱向阳长期致力于机器人学研究,创建了基于伪距离的空间几何推理理论,研发的机器人作业系统成功应用于汽车制造等行业。“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围绕我国假肢产业的技术需求和“再造人手功能”的科学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朱向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十年研究,在操作感知一体化假肢机构设计和神经信息通道重建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控制多自由度智能灵巧假肢,不仅能复现人手90%的动作,更能直接受控于人脑,“随心而动”。 新一代假肢产品在多个残疾人康复机构推广应用,并出口巴西、南非等国家。
围绕“人手操作和感知功能再造”“假肢的神经信息通道重建”两大难题,朱向阳团队又在欠驱动假肢机构与传感系统设计、神经控制接口设计、接口闭环交互训练等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发明了肌电和近红外光谱集成化传感器、多通道电刺激器、多自由度假肢机械本体、仿生灵巧手腕等新装置,建立了灵巧假肢设计、制造与应用的技术体系。“灵巧假肢及其神经信息通道重建技术”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颖斌
【人物小传】
1964年3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长江学者。刘颖斌从事普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复杂的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肝门胆管癌、后腹膜肿瘤根治性切除。
【获奖感言】
做医生,一定要勤奋,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不努力就难以成为好医生。
外科手术也需要‘心’,把对患者的‘心’与医学的‘理’融合在一起,像雕刻艺术品那样为患者做手术。
【牛在哪儿】
开刀,是一门代代传承的手艺,刘颖斌长期研究胆道恶性疾病分子机制及肝胆外科手术创新。国际上首次构建胆囊癌突变谱,建立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完善了肝尾状叶手术策略和方法,在国内率先倡导“胰头癌全系膜切除”,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手术(录像)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肝脏尾状叶手术方法和策略的相关研究获2008年国家高等教育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三步法胃癌根治术,相关成果加快了肝囊癌精准治疗的步伐,推进了高难度肝胆胰外科手术的简单化。“胃癌的早期发现策略和手术创新研究”获得2016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从医的这么多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坚持上临床,每年都有近400到500台的手术,每台手术基本要达3至4小时。在白天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在手术上;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疲倦时,就把看最新的文献或者资料当成放松;实在太累了就稍微闭上眼休息一会。而如同延迟的午饭一样,每天的晚饭可能只有在晚上十点后才能抽空去吃。为了救治更多病人,这个让人诧异的时间表就这样一直运行着。
范先群
【人物小传】
1964年6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江学者,英国皇家眼科学院Fellow。
【获奖感言】
当一名好医生,不仅是医生看到病人要笑,而更重要是医生凭着精湛医术治好病人的病,让病人看到医生时也能发自内心地微笑。
【牛在哪儿】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范先群领衔团队,从开展国内首个眼肿瘤多中心临床研究入手,通过激光、冷冻、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在保生命的同时,最大限度保住患者眼球,甚至是部分视力,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睑板腺癌是眼睑特有的恶性肿瘤,这种眼睑肿瘤的死亡率高达30%-40%,恶性度高、易转移。如何提高切除肿瘤治愈率并尽力保存正常眼睑组织结构视功能是临床难题。范先群带领团队,率先在病理控制下切除肿瘤,组织移植即期重建缺损,使睑板腺癌治愈率从86.3%提高到96.7%。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还率先提出“内镜导航”新理念。内镜最早时期应用于外科,眼眶专业医师将内镜技术引入眼眶手术和泪道手术,提高了眼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使手术创面范围减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微创的效果。他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其中“眼眶外科修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岳建民
【人物小传】
1962年5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7年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先导结构的发现与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53篇,已授权专利八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
【获奖感言】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动力,作为一名科学家,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任凭人生峰回路转,都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我离开和放弃。
【牛在哪儿】
常用传统中药高良姜里有种活性物质,不仅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还能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中药土槿皮中的土槿皮乙酸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俗称“四块瓦”的金粟兰属植物分离出的化合物有极强抗疟作用……这些,都是岳建民累累研究硕果中的冰山一角。对自然草本的研究越多,岳建民越觉得 中草药是一个宝库。“那些意想不到的新颖结构,往往就是植物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岳建民说。
为了找到藏在草本中的新颖结构,他上青藏高原采雪莲、进热带雨林寻找当地民间药用植物。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完成了对156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获得3000余个结构多样化的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近800个,新骨架化合物70多个(含骨架重排、降解、扩展等)。在此基础上,岳建民对大多数新骨架化合物的生源途径进行了探讨,已有30个新颖结构的化合物被Natural Product Reports选为研究热点,在对系列重要活性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中,他又发现了12个药物先导和3个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从天然产物到临床药物,需要多学科合作,我只是在源头跨出了第一步。”岳建民说,科技创新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房 敏
【人物小传】
1965年5月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我国首位推拿专业博士,近年来主攻脊柱推拿,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作出了独创性的工作成绩,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
【获奖感言】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伟大。
【牛在哪儿】
作为我国首位推拿专业博士,房敏的思维方式里既有中医的整体观,又有西医的实证态度。他带领团队运用现代生物力学颈椎病的方法来研究推拿的奥秘,实现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诊疗模式创新。
也许生来与推拿有缘,房敏的拇指圆而厚实,按在身上特别有力,几分钟之内病人的酸痛便一扫而光。这种力道的背后是苦练。早在求学期间,为了练好推拿手法,房敏用捏黄豆、揉铁砂这样的土方法来提升指力。“推拿是比针灸历史还要悠久的非药物治疗的代表性疗法,几千年发展到今天,仍然用双手作为手段,通过力学干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为什么手跟手是不一样的,手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房敏说。
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房敏率先提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颈椎病“先治筋,后调骨”的治疗理念,形成了特异性手法防治脊柱病的独特诊疗体系。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房敏结合生物力学和中西医理论,完善脊柱微调手法技术治疗脊柱病,奠定了手法治疗学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这套推拿特异性手法已经在全国21个省市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为推动中医推拿学科的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房敏带领团队建立了集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为一体的国内唯一的推拿生物力学数据库,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推拿手法国家规范化行业标准。
封东来
【人物小传】
1972 年10 月生, 2002 年被聘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2006 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凝聚态物理中强关联体系等复杂量子材料的实验研究,他领导的研究组解决了一系列凝聚态物理中的关键基本问题,做出了多项重要工作。
【获奖感言】
让自己幸福的办法是喜欢你自己,喜欢你自己的办法是做让你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做你能够获得乐趣的工作。
【牛在哪儿】
封东来是一位富有活力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他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第三次刻上中国人的名字;他的13篇论文发表于《科学》《自然》和《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并被引用超过1300次。面对国外诸多“诱惑”,他矢志不渝:“我要回来报效祖国!”
基础物理研究成果虽然并不一定马上就能应用,但它涉及的尖端技术对应用领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高温超导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它可以应用在下一代的磁悬浮列车上,还有同步辐射在解出SARS病毒分子结构,环境污染检测,微纳电子材料研究上的应用等等。
在这一领域,封东来带领团队做出了多个原创性的发现。他们通过对KxFe2Se2超导机理的研究,指出存在第二类的铁基超导材料,被Nature Materials杂志选为该杂志建刊十年以来发表的二十个里程碑工作之一;解决了困扰人们三十多年的二硫族体系电荷密度波的微观机理问题;并在光电子能谱,x射线散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等新实验技术开拓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2016年,封东来的“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夏 强
【人物小传】
1966 年9 月生,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已率队完成儿童肝移植手术1500余例,是国内完成儿童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最多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获奖感言】
成人肝移植是前人收获的风景,而儿童肝移植却是亟待征服的技术荒原、是肝胆外科的制高点。正是因为这个领域无人问津,那些重病的孩子才更需要我们,这条路我一定要坚定的走下去。
【牛在哪儿】
全国每年新发患儿在3000例左右,其中80%的患儿生下来后因为肝衰竭活不过1岁。在过去,儿童患者很难得到合适的肝源,手术技术要求高,国内也很少有医院开展这种手术。“孩子的血管本身就更为纤细,同时因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与肝硬化,这名患儿的门静脉长期压迫血管,只有3毫米。”夏强说。
为了挽救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夏强和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从儿童活体肝移植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入手,开拓儿童活体肝移植领域,更要向世界同行亮出“中国技术”。自2009年起,他们连续七年实现肝移植手术量全国第一,他们连续七年实现儿童肝移植年手术量世界第一,他们创立了国内首个儿童肝移植病区,他们创建了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他们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他们牵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儿童器官移植学术组织……14年来,夏强带领着团队从零开始,书写呵护生命的奇迹。如今,仁济医院已是近五年世界单中心实施儿童肝移植例数最多的一员,一年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80.0%,比肩国际领先水平。
医学无止境,如今夏强带领着团队依然奔跑在临床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攀登肝脏外科医学新高峰,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廖世俊
【人物小传】
1963年9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非线性力学研究,于1992年原创性地提出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
【获奖感言】
一个新方法应该与已经存在的方法(特别是相近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证明其有效性和存在之必要性。
【牛在哪儿】
水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见的波浪具有光滑的波面,其理论与试验观测吻合。1993年美国学者Cammasa和Holm提出一个浅水波浪方程,首次从理论上得到极浅水中不光滑的峰孤立波。但是,精确的波浪方程是否能给出不光滑的尖峰孤立波?多年来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992年,廖世俊原创性地提出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级数解之“同伦分析方法”,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同伦分析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摄动方法”对小参数的强烈依赖性,丰富了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的手段,提高了认识强非线性现象的能力,不仅发现了一些非线性问题全新的解,而且突破了一些传统思想的局限性。廖世俊撰写了两本英文学术专著,发表131篇SCI学术论文,论著共被SCI检索他引7329次,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6年,“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目前,“同伦分析方法”已被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成功应用于求解科学、工程和金融中的强非线性问题。
文:沈湫莎 金婉霞整理
编辑:沈湫莎
责编: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