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清 | 奋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
2022-12-23 14:52:01 作者:谢华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要自觉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应用技术型高校更应瞄准自身“赛道”,发挥特色优势,奋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

融入新发展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高等教育要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融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发展格局中,坚持问题导向,厘清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开拓适合发展的新空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从根本上要求高校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要秉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根中国大地,切合地方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适时抓住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放在自己发展的力量基点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打好“引育用”组合拳,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而人才的自主培养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仅仅依靠引进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打好“引育用”人才培养组合拳,让人才与岗位同频共振,实现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同向同行,双向提升。

应用技术型高校推进人才自主培养,首当其冲的是要不断加大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当然,引进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同时,更要在这些青年骨干的“引育用”上下功夫。比如,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育青年优秀人才,并关注不同层次人才梯队渐进式培养。人才引进来,培养好后,还要“适岗适任”,将优秀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在岗位上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能力,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瞄准应用型高校“赛道”,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工业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应用技术型高校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赛道,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以培养动手能力强,有责任担当和国际视野人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瞄准自身的赛道,找准发力点,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自己的赛道上绽放精彩。具体而言,要下好先手棋,围绕国家、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做好学科专业布局与调整,比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的专业群设置;要修炼好“内功”,紧紧围绕应用型特色学科建设,牢牢抓住特色学科平台,依托优势学科与专业群,跑出创新加速度;要巧借外部“活水”,强化与产业、社会的联系,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增强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作者:谢华清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