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敏 | 发展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上海民营经济
2023-02-08 17:04:55 作者:顾晓敏

10063847pduu.jpg

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创造了全市 1/4 的生产总值,贡献了超七成的新增就业。多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基础,更为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和“三大战略任务”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和浙江、江苏、深圳等地不同,本土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三足鼎立”之一足。据市工商联相关统计,2021年,上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28.5%,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比重36.3%,民营企业新增就业的人数占比超过70%。

上海本土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都市型特点。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城市,通过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上海民营经济显现出大都市的特征。如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现代服务业渐露头角、外地来沪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上海民营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市场国际化程度、管理团队及其国际化经验、资本投资国际化程度、金融服务国际化程度不足等方面。在此,就“上海民营经济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以上海“五个中心”和上海优势明确定位上海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上海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化的“五个中心”,从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特征出发,我们对上海本土民营经济未来5-10年发展有以下预期:(1)经济总量增长:到2025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例将超过30%;今后5-10年本市民营经济应保持超过上海经济平均增长率的发展速度。(2)城市功能耦合:继续发挥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发挥技术创新的功能及社会经济活力和社会创业的基础功能,提升消费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两大产业功能,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发展。(3)营运和管理国际化:加快民营企业资本、资源、市场的国际化运营和管理人才、规则的国际化,是其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特点的重要途径。

二、依托深厚的科创资源,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上海是国际化人才高地、拥有高科技技术基础、再加上科创板融资等优势,我们应推动上海这些优势发挥溢出效应,借助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结合科创板上市,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研发总部和“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将上海商务和生活成本高的挑战变成机遇,站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视角,发展研发总部等适合上海发展的层面,将成果转化等放到周边城市,满足长三角协同发展的要求。

三、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同等舞台上公平竞争。早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写进了“竞争中性”原则。上海要利用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对民营企业公平市场竞争做出制度创新和机制保障,使具有资质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同等舞台上用透明公开的手段公平竞争。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



  作者:顾晓敏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