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举办
2023-10-16 19:48:36

webwxgetmsgimg.jpg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上海智库论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研讨会”于10月15日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以“科技创新范式变革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治理转型”为主题,围绕新时代全球科技创新趋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创中心治理转型、科创中心建设战略实践等展开深入研讨。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企业从事科学学、软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主旨论坛环节,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以“三城记:北京、上海、深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比较分析”为题,综合考量驱动力、机构来源、产业结构类型三个方面指标,提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三维模式,通过大量数据研究资料汇总出了北京、上海、深圳的发展模式。他认为,上海属于“政府驱动+混合机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杜教授指出,在关键的企业研发方面,上海的“引擎”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低于北京深圳,且外资占比过高。此外,综合考虑创新各维度指标,回答了上海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路上处于什么位置这一问题。

张九庆研究员以“从2023年拉斯克奖和Chat GPT被诉看科技治理新动向”为题,以拉斯克奖为切入点,分享了对AI在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和管理的思考。他认为,随着科学发展,科研范式不断改变,这种变化为科学治理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在提高数据计算速度、改善数据处理方式上为科学提供了便利,但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工程和产品等领域在表达准确性、意识形态、知识产权等方面带来挑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治理转型的若干思考”为题,就形势与任务、若干思考两个部分展开报告。陈教授认为,根据上海发展现状与国家战略需求,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直面未来30年到50年的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他进一步提出了对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转型的八点思考:一是产业、市场、治理的逻辑要相互贯通;二是建设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要协同;三是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四是要实现战略高度与治理精细度的平衡;五是源”“策”并举,即条件建设与行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六是对快、中、慢三类变量加以区分,有效进行推动;七是着力构建新的连通性;八是构建科技创新治理指示体系。

上海社科院汪怿研究员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战略使命与发展重点”为题,提出高水平人才高地是若干个人才聚集地、成长地,“高”在高质量的人才供给、高能级的人才平台、高流量的人才节点、高成长的人才机制环境以及高效的人才资源。他认为,要通过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来集聚人才、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最重要的是四个战略:教、科、才一体化战略,产、城、才空间战略,海外战略以及协调发展战略。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主旨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因素分析”。他认为,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宏观战略,其具体的执行和落地十分复杂。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促进本地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他指出,地域选择因素主要涉及8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完成方(如高校院所)的成果输出流程与转化途径;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方(如企业)获取科技成果的途径;三是科技人员的转化意愿;四是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五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六是技术转移服务;七是市场需求影响的消费者价值;八是政策落地能力。

还有6名学者分别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全球科研合作网络演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发展模式、科技评价改革、颠覆性技术识别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为进一步鼓励学会青年人才开展科学学领域研究,本届年会还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

会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与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两会将围绕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探索跨区域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机制,推进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并为京沪两地的专家学者搭建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创新平台。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院承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协办。




  

  编辑:任思蕴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