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漏的还是漏,没坏的修坏了……平时种地、抽空打工的他们来修保护建筑?
2018-11-21 11:48:24 作者:祝越

vcg41504565260_副本.jpg

找了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修复保护建筑,结果该漏水还是漏,该脱落还是脱落,还把没坏的老固件修坏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在审议《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时,说出了学校修缮保护历史建筑时遇到的尴尬一幕。

“问施工人员有没有接受过保护建筑相关培训,结果他们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修复保护建筑的技术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叶青所在的华东政法大学老校区于1863年建成,是成片的历史保护建筑。最终,校方通过同济大学古建筑修缮专家团队解决了漏水、墙体脱落的问题。

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第二十八条规定: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应当由建筑的所有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实施。优秀历史建筑的所有人应当将修缮的设计、施工方案事先报送区房屋管理部门批准。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具备与从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建设活动相匹配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设备等条件,并遵守国家和本市的建筑技术规范以及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定。

叶青委员说,目前条例对于修缮程序非常严密,可是落到最后实施上却“无人可用”。传承城市文脉,上海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态度已经转为“留改拆”,一大批近代历史建筑修缮成为必须和常态化工作。他建议加大对于修缮时破坏历史建筑行为的惩戒,增加对于破坏历史建筑保护的罚则条款。

李鸣委员曾经在上海市房管局工作,参与华东政法大学建筑群最初的保护,“现在师傅修缮历史保护建筑的技艺不能完全达到修旧如旧的要求,当年优秀历史建筑的零配件,比如英式建筑窗上的插销、水晶玻璃等也很难再生产。修缮保护,从施工工匠到技术队伍等存在系统性的缺失。”

人才培养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现在职业教育对于培养修缮保护应用技术性人才应该有所承担,有关经费和师资力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李鸣建议在《条例(草案)》中增加一条,鼓励和支持历史建筑技术人才,重视具有特殊技艺的工匠培养。建议开展历史建筑修缮的研究,系统性解决历史建筑修缮链条上的问题。

市房管局局长胡广杰回应,专业人员确实是保护建筑修缮、设计、施工、维护的重要力量,目前《条例(草案)》突出保护链的完整性,对房屋所有人、设计修缮流程、物业服务的管理都有所规定。“但是保护链中一线工人的数量和质量确实逐年下降,修缮人员基本都已经超过50岁,甚至超过55岁以上,再过10年他们基本就干不动了。”目前,《条例(草案)》已经就加强专业设计队伍人员培训和专项资金进行规定。市房管局表示,房管部门还将通过房管学校和协会加强培训加强专业修复工匠的培育,让年轻人尽快接班。


作者:祝越
编辑:钱蓓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