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起义拉起大旗,说嫡长子扶苏应该继位,然而秦始皇不这么想
2019-12-23 11:01:55 作者:凤凰新闻

编者按:公元前209年,陈胜与吴广率领戍卒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史记》记载陈胜一部起兵的口号为:“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意思就是说嫡长子扶苏才应该是秦朝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那么陈胜的说法有道理吗?扶苏又为何没有被秦始皇立为太子呢?请跟随编者一同探秘其中的隐情。

自从陈胜吴广拉起“扶苏当立”的旗帜后,人们都认为秦始皇应该立扶苏为太子,在秦始皇死后继位的人也应该是扶苏,关于胡亥继位都归结于某些阴谋手段;有人甚至说秦始皇在生前曾赐诏于第一个儿子扶苏,本意是欲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然而通过查阅分析众多史料后,发现此说法是难以立足的,原因如下。

timg.jpg

第一,秦始皇本来就有意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他自幼跟随赵高学习律法,秦始皇欲培养其为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人;而且秦始皇东巡之时,已经有了二十多位儿子,他不许其他皇子跟随,唯独带上了胡亥,此举就是为了在途中教导胡亥如何为人君;另外《史记·蒙恬列传》还有“先王欲立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不能得先王之意”等记载,都是印证了秦始皇在帝国高层中,曾公开过想要立胡亥为太子的意愿。

undefined

第二,“嫡长子”不是秦朝选择储君的标准

秦国起源于东夷,之后长期生活于西戎地区,在文化礼教方面,与中原各国有很大的差异;秦国在宗法与血缘关系上,都不及其他六国对周王室亲近,受周王室的的影响比较微弱;因此秦国并没有严格遵守周朝的宗法“嫡长子继承制”;另外秦人尚武,《春秋公羊传》曾记载:“择勇猛者而立之”,在此能看出秦国选择储君的标准是“勇猛”;而且此“勇猛”的意思并非只指的是身体上的强弱,还包括在思想上的刚毅果断、智力超群,更重要的是还要精通律法;显然在这方面上,胡亥比扶苏更有优势。

undefined

第三,扶苏与秦始皇的治国理念有很大分歧

自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法家思想”始终贯穿于秦国与秦王朝;“依法治国”是秦人奉承的唯一治国理念,秦始皇始终强调,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维护天下的统一局面,与此理念相违背的人都要接受严苛的刑罚;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史料记载他刚毅勇武,似乎也还有可能继承皇位,然而扶苏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他内心更看重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乐”;

undefined

公元前21年,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诛杀了四百多位犯禁者,扶苏对父皇批评进谏,说天下初定如果用重刑对待儒生,会引发天下大乱;不料这番话却因此引来了秦始皇的反感,最终被秦始皇打发到北郡而去;由此可见,秦始皇不仅不会放弃依法治国的理念,也不允许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因此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使秦始皇放弃了立扶苏作为继承人的想法。

综上所述,秦国没有“嫡长子”继位的严格规定,而且秦始皇也早就有立精通律法的胡亥为太子的意愿,再加上长子扶苏满脑子的儒家思想,与父皇“依法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说扶苏应该是秦朝的接班人,此说法是难以服众的,秦始皇也不是这么想的;陈胜那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只是为了“出师有名”,用来拉拢人心的手段罢了。

参考资料:《史记》,《春秋公羊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