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又出高分悬疑片,800年前的秘密藏不住了
2019-12-31 11:23:57 作者:上游新闻

提起宋朝的断案高手,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包拯。而另一位断狱英明的好官,则被埋没太久了。他就是宋慈。你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05年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就是以他为原型讲述的故事。

undefined

《大宋提刑官》/豆瓣剧照

这部剧当年一举夺下央视收视冠军,在很多90后的童年回忆里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法医宋慈》,从投毒、纵火,到曝尸荒野……6集高能剧情,展现了宋慈领先世界的破案手段。

1.800年前的手段

新婚之夜,新郎暴毙。51岁宋慈刚做知县,就遇上这么一桩足以上新闻头条的案件:当地乡绅新婚当晚中毒身亡,前任知县判决为新娘下毒,被缉拿的新娘却流泪喊冤。

undefined

新娘尚能为自己喊冤,已经是一具尸体的新郎,又该如何喊冤呢?那就轮到宋慈登场了:开棺验尸,重新查案。他利用了古代常用的银钗验毒法:将银钗放入死者口中,用皂角水洗去银钗表面的腐败物质,银钗为暗黑色,断定死者是中毒身亡。这一做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银钗验毒可谓居家旅行的必备技能,只要看过古装剧,就能学会。可接下来宋慈的做法,就让人迷惑了:他让差役取来了一些鸡蛋白和糯米饭。宋慈将鸡蛋白和糯米饭混成了丸子,塞进了死者的喉咙。然后把口、鼻、耳朵、肛门通通封闭,促进体内气体上升。

undefined

糯米团一点点变黑,却没有其他可疑的气味和物质。

undefined

塞入口中的糯米团没有异味,就说明食道和胃部没有残留毒物。显然,死者并不是食物中毒。新娘的嫌疑洗脱了,那真凶到底是谁呢?仔细检查后,宋慈发现尸体左腿有两道褐色斑痕,是毒蛇的咬痕。可毒蛇是冷血动物,视力较差,一般不在夜间活动,不会平白无故出现在婚宴上。宋慈断定,这绝非意外。这对新婚夫妇的邻居养蛇人,正是真凶。经过审问,养蛇人认罪,他因觊觎新娘美貌,偷偷放出毒蛇,咬了新郎。

undefined

看到这儿,如果你觉得宋慈的破案工具里只有这些日常材料,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800年前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昆虫来侦破案件的人。

宋慈调至广西任职期间,有一个农夫被人杀害,弃尸荒野。

undefined

经过查看,死者体表有十多处刀伤,伤口边缘整齐、伤口小而深,形状为镰刀砍伤。宋慈见状,立刻让差役将附近村庄的镰刀全部收集上来,并一字排开放在地上。渐渐地,苍蝇如同鬼使神差一般,都落在了同一把镰刀上。

undefined

宋慈宣布:这把镰刀的所有者,就是杀人犯。原来,苍蝇嗅觉感受器十分灵敏,具有嗜血的特性。当一只苍蝇受到血腥味的吸引后,就会释放出吸引同类的信息素,使其他苍蝇飞过来。

宋慈对于苍蝇这种特性的观察,让他侦破了镰刀杀人案。

在《洗冤集录》中,宋慈记录道:夏天中的三个月,死亡三日之后,死者的鼻、口、耳等孔道,就会有血迹流出,有蛆虫(苍蝇的幼虫)活动。

undefined

宋慈的探索,揭开了昆虫学应用于法医工作的序幕,也让他成为了法医昆虫学的奠基人。

2.至今无人超越的时代

“法医鼻祖”,拥有这一地位的宋慈,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41岁才中进士,51岁才正式踏入仕途,开始断案生涯。当他完成他的著作《洗冤集录》时,已经61岁。这部著作记载了他多年来断案洗冤的经历,以及神奇诡谲的验尸方法。由于800年前没有精密仪器,书中记载的大量方法,都要依靠肉眼观察。同济医学院法医学教授周亦武称:仅凭肉眼进行观察判定,我们至今仍没能超越宋慈那个年代。

undefined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首部法医学专著。它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学科的诞生,也奠定了宋慈作为法医学鼻祖的地位。

undefined

从南宋到清末,历代官府都将《洗冤集录》奉为尸伤检验的指南。它还被先后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多国文字,是后世许多法医专著的蓝本。书中记载的很多办案方法,例如,血迹重现法、辨别伪造伤等,至今仍被认为是科学的。

宋慈利用醋和酒的挥发性,重现被凶手掩盖的血迹。

用捣碎的葱白和醋检验瘀伤,类似于现在用酒精擦拭身体,促使人体皮肤的迅速皮革化,可以检验创伤是否为伪造。

undefined

这还不是宋慈全部的贡献,实际上,他不仅精通办案方法,对问讯环节也有系统研究。例如,在发生火灾致死案件时,他要求检验官员在这些问题查究确实以下问题:火灾事件时,火是在什么地方起来的?火起来的时候,死者在什么地方?死者为什么在那个地方?死者有没有经过抢救?

这些问题明确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800年过去了,这套火灾现场询问大纲,一直沿用至今。

3.现代法医的继承与发展

法医,可以破译死亡密码,让死者“开口说话”。正如同书名中所说,要为人“洗冤”。一代代法医也正是怀抱着这样的理想,将宋慈开创的这门学科不断继承发展。

如上文提到的银钗验毒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了新的解释和完善。银钗遇到有毒的东西会发黑,这是因为古代经常用到的毒药是砒霜。砒霜中经常含有硫这种杂质。硫遇到银,会变黑。

使银针变黑的根本不是毒,是硫。

undefined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毒”的形式已经更加多样和复杂。

2016年,一个女孩被蛇咬伤送往医院,就医后本来快要痊愈的她,却突然离世。在尸检的时候,法医们提取体液、血液、尿液、胃内容物、肝脏、毒蛇咬伤的皮肤组织进行毒物检测,结果显示蛇毒含量并不致死。法医又发现死者的腹腔内有一股苦杏仁味,这来自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氰化物。

进一步检验得出,女孩血液里的氰化物含量很高,胃内含量较少。这表明氰化物不是通过口服进入人体的,法医推测是注射进入人体。这个推测把蛇毒复发的结论彻底掀翻,案件也转变为凶杀案。

undefined

现代法医不仅丰富了尸检的手段,也延续了宋慈在昆虫学方面的探索。法医昆虫学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已经有800年历史的学科,已被运用得更加严谨。帮助过宋慈的小小苍蝇,已经是法医在自然界的秘密线人。苍蝇的繁殖规律,让它们成为死者死亡时间的计时器。

undefined

2011年,武汉市郊外出现一起凶残的碎尸案,尸体被分割成20多块。

undefined

法医虽然通过这些残骸,推断出死者为身高为一米六左右的20岁女性。但支离破碎、高度腐败的尸体,让死亡时间的推断和死者身份的确定成为了难题。这次又是苍蝇,帮了法医们的忙。通过尸体中生长的蛆虫,法医确定出苍蝇的种类为大头金蝇和急钩亚麻蝇,进一步推算出死亡时间是发现尸体前3天。

undefined

接下来对苍蝇生长的地区进行分析得知,大头金蝇比较常见,急钩亚麻蝇则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

undefined

法医们于是怀疑,本案是从北方抛尸运来南方的。根据这一线索,很快确定了死者身份。几百年来,法医昆虫学家通过对昆虫的生长规律和种类分析,使得法医昆虫学在侦破命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糯米团子、银钗验毒,到化学检验、医学DNA、血液检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恒久不变的,是法医们追求公理的心。

4.法医:还原真相的一群人

不管是古代宋慈或现代法医,都是还原真相的人。宋慈的《洗冤集录》,意为洗去别人的冤屈,通过发现真相来追求正义。《法医秦明》里有这样一段旁白:再没有比死者更弱势的群体了,法医,是唯一能为死者伸冤的一群人。让世界上没有冤案,是每个法医心中的信念。

undefined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这是宋慈在《洗冤集录》序言中的第一句话。意为刑事案件中,死刑是最重的刑罚,判定死刑就要弄清第一手案情,第一手案情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认定。宋慈四度任提刑官,专注断案,审之又审,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发生重案必到现场亲检。八百年过去了,宋慈不仅仅是现代法医们专业上的祖师爷,更是办案态度的领路人。

“滂沱雨,无底涧;涉急流,登彼岸,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在追求真相路上,“法医宋慈”们,始终步履不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