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诞生 | 那些特展中的罗马大奖作品① |
本次“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不仅聚焦了17至19世纪初法国艺术的主要面貌,也展示了当时在法国形成的一套从美术教育到国家认可的全面艺术体系。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对于当时初出茅庐,以美术为生的美院学生们来说,要如何才能获得专业和社会认可,并有机会接到更多订单呢?
参加竞赛——是当时美院学生们成功之路上非常重要的步骤。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前身)曾举办了各种不同的竞赛,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罗马大奖”。弗拉贡纳尔、大卫、安格尔……许多我们熟悉的艺术大师都曾竞逐过“罗马大奖”。大卫甚至还连续三年参赛未得大奖,内心受挫,险些自杀,直到第四年才终于折桂。
关于罗马大奖
虽然“罗马大奖”这一称呼直到19世纪才出现,但这一奖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63-1664年由路易十四特设的“大奖”赛。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设立了绘画和雕塑大奖。比赛每年一次,由学院指定主题,最初是围绕对国王的歌功颂德。院士们在学院学生作品中选出最杰出者,获奖者可享受奖学金资助前往罗马法兰西学院,在学习意大利典范的同时临摹古典艺术佳作,以用于法国宫廷的装饰。第一届大奖赛的获奖者便是皮埃尔?莫尼耶,其获奖作品《智取金羊毛》也正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美第奇别墅,由斐迪南一世·德·美第奇(1549—1609)建立
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这一奖项曾一度被废止。但1797年又重新恢复了绘画、雕塑和建筑奖。此后又相继增设了音乐、版画等奖项。大奖第一名的获得者,可以“公费留学”罗马三至四年,寄宿在罗马法兰西学院所在地——美第奇别墅(Villa Medici)中。至此,“罗马大奖”的体系和称呼正式确定下来。由于意大利罗马之于法国艺术的特殊意义,这个奖项不仅是当时美院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同时也是很多年轻艺术家得到社会和国家认可,并开启真正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本次特展中的罗马大奖作品吧!
1.《智取金羊毛》
皮埃尔·莫尼耶(1641-1703)
布面油画/1664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664年罗马大奖
1664年“大奖”赛正式启动,当年竞赛的指定主题是创作一幅表现路易十四从英国的查尔斯二世手中拿下敦刻尔克的寓意画。本件作品题材选自古希腊神话:伊阿宋为了向篡夺王位的叔叔讨回权杖和王位,带着希腊众英雄坐着大船阿耳戈号前往科尔喀斯去取由火龙看守,放在一棵橡树上的金羊毛。在雅典娜的帮助下,阿耳戈英雄们历尽万苦到达目的地。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美狄亚为了爱情背叛父亲,帮助伊阿宋拿到了金羊毛,并跟着伊阿宋离开故乡去遥远的国度开始生活。
画面表现的是埃厄忒斯迫使伊阿宋与有铜蹄的神牛对战。中间戴着羽冠,身穿宝蓝色衣袍的是伊阿宋,他被阿尔戈英雄们围绕着,并与画面整体的暖色调形成对比。美狄亚则坐在伊阿宋后方的车上。将各种动态人物描绘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全景式布局,反映出了艺术家参赛的雄心壮志。
2.《参孙的父亲玛挪亚向上帝献祭》
夏尔-约瑟夫·纳托尔(1700—1777)
布面油画/1721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21年罗马大奖
纳托尔是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1717年开始在路易·伽莱克的画室学习,后来师从弗朗索瓦·勒穆瓦纳。当年学院指定的主题取材于《圣经》:玛挪亚的妻子不孕,他便向上帝献祭,以此祈求恩典。后来上帝的使者指示他们得到一个儿子,便是参孙。这件作品反映出画家对拉斐尔艺术的熟知,以及他的老师勒穆瓦纳所创立的活泼构图、动态人物以及明快色彩的新表达方式。纳托尔在1751-1777年间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3.《耶罗波安向异神献祭》
让-奥诺雷·弗拉贡纳尔(1732—1806)
布面油画/1752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52年罗马大奖
弗拉贡纳尔13岁起师从让·西梅翁·夏尔丹,后又跟随弗朗索瓦·布歇学习。虽然并非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学生,弗拉贡纳尔被布歇推荐去竞逐罗马大奖,并以此画折桂。当年大赛的指定主题取材自《圣经》:耶罗波安是古代中东国家北以色列王国的君主。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使人们崇拜异神(即画面上的金牛犊),而遭到上帝派遣的使者的指责。上帝所说的预兆正一一显现:祭坛即将坍塌,灰正倾洒下来;耶罗波安指着使者的手正在变得干枯发黄,不能收回。
这是艺术家第一件为人所知的作品,人物的动态、多样的色彩、对角线式构图和诗情画意的细节都让人赞叹。
4.《先知以利亚使书拉密女子的儿子复活》
路易-让-雅克·杜拉莫(1733-1796)
布面油画/1757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57年罗马奖
杜拉莫师从让-巴蒂斯特·玛丽·皮埃尔(1770-1789担任国王首席画师)。他从1754年开始一共参加了5次罗马大奖(1756年举办两次),并最终于1757年凭借此画作折桂。作品主题取自《旧约》:先知以利亚为了感谢以色列王国里书拉密村庄里的妇人的款待,复活了她的儿子,创造了奇迹。
杜拉莫的构图以场景简练和取景范围小而著称。1761年至1764年,他驻留在罗马法兰西学院,对18 世纪初意大利巴洛克绘画产生了兴趣。回国后,他绘制了凡尔赛宫歌剧院的天花板,并设计了卢浮宫阿波罗画廊的装饰。
5.《被阿波罗和狄安娜杀死的尼俄伯的孩子们》
皮埃尔-夏尔·荣贝儿(1748-1825)
布面油画/1772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72年罗马奖
荣贝儿师从上一幅作品的作者杜拉莫,并于1772年凭借此画战胜同样参赛的大卫,获得罗马大奖。大赛当年的指定主题是希腊神话中尼俄伯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尼俄伯为自己七个英俊的儿子和七个美丽的女儿而自豪,并在勒托女神面前自夸自擂,因为勒托仅有阿波罗和黛安娜(阿尔忒弥斯)两个孩子。有一次尼俄伯激怒了勒托,勒托便派阿波罗和黛安娜杀死了尼俄伯的孩子们。尼俄伯十分悲伤,宙斯可怜她,将她变为一座喷泉,喷泉中涌出的全是她的泪水。这个主题象征着骄傲招致失败和复仇的残酷。在罗马驻留结束后,荣贝儿主要与父亲一起从事雕刻。
6.《厄拉西斯塔特发现安条克生病的原因》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
布面油画/1774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74年罗马奖
大卫由于连续三年竞逐大奖未能成功,曾一度失望至极,企图自杀。1771年首次参赛,以《米诺娃与玛尔斯之战》获得第二名;1772年败于上一幅作品的作者皮埃尔-夏尔·荣贝儿;1773年的一幅《塞涅卡之死》带来的也是再一次的失败。直到1774年大卫才终于凭借此画获得罗马大奖。大卫第一次试图摆脱巴洛克风格,开始展现出新古典主义创作的特点。
作品表现的故事是:安条克一世是塞琉古帝国开国之君塞琉古一世之子,斯特拉托妮丝则是塞琉古一世的妻子之一。安条克一世很快对年轻的新王后产生爱恋之情,变得茶饭不思,甚至有殉情的意愿。作为塞琉古一世的御医,厄拉西斯塔特很快察觉到这是相思病的症状,并根据安条克的神态得出结论,安条克爱上了这位新王后并且陷于挣扎中。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塞琉古一世便将斯特拉托妮丝许配给了安条克一世,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亚历山大拜访第欧根尼》
让-巴蒂斯特·勒尼奥(1754-1829)
布面油画/1776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76年罗马奖
勒尼奥曾跟随父亲在美国和非洲生活多年,回到巴黎后,勒尼奥于1776年凭借此画获得罗马大奖。当年指定的主题是具有哲学性的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的故事。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二十岁时从其父亲腓力二世手中接过王位,使马其顿王国成为统治巴尔干、近东、波斯和埃及的巨大帝国。锡诺普的第欧根尼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拥有的所有财产只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次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拜访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请走开,您挡住了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而第欧根尼回道:“我若不是第欧根尼,我也愿是第欧根尼。”
这件作品中许多细节体现了画家对希腊哲学的了解:例如勒尼奥准确地描画了亚历山大在第欧根尼身上投下的阴影。这一图像主题象征了哲学高于权力,思想胜于强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