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新晋得主的绘本新作:哲学从未如此温柔,召唤着那些迷失的灵魂
2019-12-02 19:01:26 作者:梅子涵

今天为您带来的是诺尔贝文学奖新晋得主、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首部引进国内的图画书《遗失的灵魂》。


“生命和所谓的灵魂的分离,不是只在于生命的行走太快,而是在于生命究竟理解了生命吗,人究竟懂得了活着的丰富意义和味道吗?”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大教授梅子涵关于生命和灵魂的阐释,或许可以当做托卡尔丘克这本《遗失的灵魂》的一种注解。

640-17.jpeg

《遗失的灵魂》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波兰】乔安娜·孔塞霍/绘

龚泠兮/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该图画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曾获得2018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提名、“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奖(IBBY)”“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奖”。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杨丢失了自己的灵魂但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他胸闷气短以为自己病了,经睿智的女医生点拨才知道,自己只顾步履匆匆的走,却把灵魂遗落在某个地方。他遵循了女医生的建议,等到了不停追赶他的灵魂。

现代人步履匆匆,灵魂丢了这个主题并不新鲜,也有很多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奥尔加这本书的独特在于,她把深奥的哲学命题写成了一个实在的故事。主人公在等待灵魂的片段特别打动人,他一直等到胡子都长出来了,才等到了灵魂。这本书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深奥的哲学命题。

640-18.jpeg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此言,在于他认为绘本是离哲学最近的一种文学方式,好的图画书具有大善、大美、大智慧,让难以进入心灵的深奥话题走进我们。“图画书承担了理解哲学的部分工作,《遗失的灵魂》让孩子理解存在与时间、灵魂和肉体、快和慢的哲学问题。”

在儿童文学作家张弘看来,从图画书本身的艺术来说,《遗失的灵魂》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为了呈现文本的深意,画家乔安娜·孔塞霍抛弃了读者习惯的从左至右顺序观看的方式,而是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左边是灵魂四处在寻找身体,右边是身体停在原地等待灵魂。在灵魂和身体走散的时候,画面色调阴郁,让人感觉压抑,而当灵魂找到身体后,网格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静、舒适、彩色的世界。”图画和文字相得益彰,共同讲述了这个等待灵魂的故事。

一同走进这本等待灵魂的绘本世界:

640-20.jpeg

导读

丰富地活着

梅子涵|文

我们不来讨论灵魂的事。因为就像那个伟大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说的,它只是一个人人会说却不懂的词,所以它从来没有被讨论清楚过。

我们能说说的只是这个故事的意思,说说我们自己的确存在的体会。文学、艺术从来无法规定生命,布置生活,但是它们能提醒、告劝,给你一点儿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都属于那个被从高处看下来的人流里的人,行色匆匆,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我们还可以加上几个形容:急急吼吼、穷凶极恶、披头散发、傻里傻气……可是我们却总觉得自己很勤快、很努力、很有成就、很有钱了,简直就是富翁、贵族了,简直就是活在很高的境界里!

可是我们最初的生活愿望、理想向往、爱情想象、生命宣誓……是不是找不到踪影了呢?

比如,你忙忙碌碌、慌慌张张得连一日三餐也吃得支离破碎、可有可无了。

你终于住上了很大的房子,可是你在大房子里的时间比原来在小房子里的时间少多了,每天奔走在路上,在高铁车厢、飞机舱位里。即使坐在家里很大的落地窗前,窗外的流水只是一条河,成林的树只是一片绿,你的眼睛和耳朵,你的兴趣和愉快还是只在手机和微信上。而手机和微信,其实也是一条路,这条路上的人,也是在忙忙碌碌、疯疯癫癫地交谈啊,八卦啊,骂骂咧咧啊,嘻嘻哈哈啊。这种日复一日让近视眼变得更近视,老花眼变得更老花的“文化”活动里有多少是真正符合珍贵生命的需要,符合优美生活的气息,给日子增添必不可少的高级趣味和鲜花价值,因而符合所谓的灵魂愿望的呢?可还是有无数人起早摸黑,废寝忘食,连参加宴席、学习知识的课堂,和孩子、父母在一起的相陪时间也沉醉其间,结果是嘴里吃得全无味道,耳朵进出全无获得,感情印痕全无添加。灵魂哭了,我们听得见吗?

许多的、无数的大人,只知道自己的希望,不知道儿童的天性、心愿、趣味,不知道儿童的生命节律、行走频率,不知道生命成长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恨不得没有起步就撞线,刚刚开春就收获。于是让一个那么小的懵懂生命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把“胜利红旗”插在远离高峰的山脚之下!生命的意义就是从小到大死命跑吗?死命地跑,跑得动吗?“不输在起跑线上”是谁喊出来的?又是谁在那儿齐声呐喊?儿童成长是不是应该像那一本智慧的图画书《小步走路》里的小鸭子一样,在大鸭子的带领下,小步走路,一二,一二,很有节奏,很有喜悦,因而走得很有力量,很持久,结果走成了第一个。

再比如,我是一个作家,他也是一个作家,这是多么金黄的职业,从前它是这样被人命名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个命名里也有“灵魂”两个字,所以我不能为了销量,为了符合很不高级的口味,违背了文学的品味,违背我认真选择和决定的审美,违背对读者的真诚情感,违背这个世界所需要的美丽诗意,违背对母语的敬重、敬爱。母语的华贵也是需要我们的写作增添的……

640-22.jpeg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不违背,那么我们就算是具备了,具备了我们并不能说清楚的灵魂,我们活着就算是没有和它分体。

无比喜爱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喜欢孔子的伏尔泰说过,灵魂“是人人会说却不懂的词”。而我们能懂一点的是,生命和所谓的灵魂的分离,不是只在于生命的行走太快,而是在于生命究竟理解了生命吗,人究竟懂得了活着的丰富意义和味道吗?如果不懂得,也不想真的明白,那么就是你坐在那儿纹丝不动,寸步不移,灵魂也无法走到你的面前!

在这个一切都迅速的“快年代”,实在无人能像在高速公路上那样,写出一个规定的公里数,一切都在于好自为之:行走得有些诗意,喘息得不失浪漫,好好爱着,亲情握在手心,安全线、法律线都不要踩到,良知总在脚印里……那么,也就算活得有灵魂了,而更高的境界只能有待于人类的继续进化,不可太急。

而我们正读着的这一本书,也是献给人类进化的。

看看书里的那一个站在窗外的小孩,他后来又坐在了我们的身边。他好可爱,好纯洁,好干净。他就是我们应该有的样子,他也是我们曾经为自己的设计。多看看他,我们会清楚一些的。我们清楚一些,就不会老得那么快。我们就有资格成为站在高空的人,我们不是只能被别人俯瞰的,我们也可以俯瞰别人。



作者:梅子涵
编辑:何晶
责任编辑:张滢莹

来源:出版社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