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刚刚,《收获》揭晓了2017年度文学榜单
2018-01-31 20:52:04 作者:许旸

1308240362.jpg

▲《收获》系列榜单分长篇小说、长篇非虚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四个榜单

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刚刚揭晓。榜单梳理了过去一年发表于期刊、或出版单行本的长中短篇小说、非虚构作品,遴选出了四个类别的40部优秀作品,鲜明呈现出去年华语原创文学创作的整体气象。

在评论界看来,从中可以捕捉到若干信号。比如,长篇排行榜的作者中,70后作家占据一半,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说,70后作家的全面崛起,令人尤其惊喜,《心灵外史》《国王与抒情诗》《梁光正的光》《猛虎图》《白山》的上榜代表了一代作者长篇技艺的日趋成熟,也证明了这一代作家毫无疑问地站在了中国文学的前沿,成为中坚力量。

tim.jpg

952070710.jpg

QQ截图20180131184221.jpg

宗璞的长篇《北归记》也赢得好评。在评论家王春林看来,久违了的庄严、雅正的古典爱情书写中,既涵纳了丰富的时代内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构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范迁《锦瑟》通过个体在1949前后的命运变迁,既犀利切入了复杂精神世界,也对历史作出了深刻反思。

而将目光投向中篇小说榜和短篇小说榜,王安忆、苏童、莫言、毕飞宇、方方、刘庆邦等“老姜”依然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张悦然、周嘉宁、董夏青青、胡迁(已故)等“后浪”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在中篇领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向西向西向南》:成色上乘,笔墨纯熟,保持了王安忆一贯的绵密、细碎叙述风格。评论家金理认为,《一天》涉及到一场极端事件,但田耳全然收敛去一般作家在处理类似题材时的夸饰。他关注的不是事件‘奇异的’开端和结局,而是绽放出“平常的实生活的活泼经验”的整个过程,小说中各色人等在介入这场纷争的过程中,带出鲜活多样的性情、气质、形状,带出每一个人沉浸于挣扎于其生命现场而积淀出的那部分世故、原则与智慧,带出每一个人在各自生存境况中具体琐屑甚至鸡零狗碎的信息。“他们被时代所淹没,但恰恰又是‘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评论家宗仁发说:“这一天是属于一个人的,也是一个家族的,还是整个社会的、时代的。这一天如此清晰、如此浑浊、如此喧嚣、如此沉寂、如此真实、如此荒诞,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唏嘘不已。”

短篇佳作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评苏童《玛多娜生意》为“世相浮世绘”。评论家宗仁发评莫言《故乡人事》时认为:“回到故乡,回到童年,回到切肤之痛的经验,对莫言来说,既是起点,也是归宿,更可能是涅槃。”评论家金理认为,“莫言引领读者重回他的‘高密东北乡’,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故事中的三则短篇,在对历史与人性的理解上交相驳难、彼此拆解,仿佛一座颤动不已的天平。”评论家吴玄评毕飞宇《两瓶酒》:“通达,温暖,现实主义典范,短篇小说教科书。”

非虚构长篇排行榜的亮点则在于周晓枫《离歌》从年初一直领跑到年末,评委们尤其看中那些有切肤感、有现实情怀的作品。普玄《疼痛吧指头》,对自闭症孩子生活的书写得到了多位评委的共鸣。近年来,非虚构写作热度上升,国内文学刊物纷纷辟出专栏发表这类作品。作家王安忆曾提到一个现象:小说叙事的内核与技巧,正广泛应用在多种艺术门类中,社会、历史、人类、考古、科学等领域的非虚构著作,都开始向小说采纳讲好故事的方式。

1395239123_副本.jpg

▲今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将推出2017收获文学排行榜上榜中短篇作品合集。

上半年就领跑短篇榜的《玛多娜生意》(苏童)、中篇榜的《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和长篇非虚构榜的《离歌》(周晓枫)在经过下半年作品的激烈竞争后,仍然屹立在榜首位置,可谓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而愈加闪亮。针对系列榜单,评论家黄德海指出四个亮点:“一,艺术性优先;二,打破了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三,并非当代题材优先,而是以作品品质为准绳;四,并非是以发表于《收获》上的作品优先,而是一个全国长篇小说作品范围内的榜单。而长篇非虚构榜单显示,榜单脱离了过去以题材为最重要判断标准的趋势,让非虚构来到了跟虚构竞争的文学序列之中;这份榜单显示了写作技艺的重要,标示了上榜写作者心性的成熟,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的关注。”

【延伸阅读】文学名家吐露创作心路

乐此不疲地书写女性间情谊

——王安忆谈中篇小说《向西,向西,向南》

女人之间似有说不完的话。女人之间的关系,比男人之间或者男女之间,都更丰富更耐咀嚼。女性之间的情谊,我更倾向于来自遭际。我必须为小说中的她们铺设道路,越过千山万水,最终走到一起。彼此向对方接近的过程,就是小说的本体——情节。小说写作通常有两种情形,或先有开头,再有之后;或先有结局,然后从头道来,这里则属后者。

小说起名 《向西,向西,向南》,有一种出征的豪气,雄赳赳的,其实是有不得已,受变故驱使,谁不想岁月静好? 这一趟出征安排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正是要写作者选择决策,依据的原则有主动性的,亦有被动性的。主动性的就是——用当今流行话语说,价值最大化。当然,小说的价值与资本全然不同,它属于精神范围,和境界有关,所以,就是境界的孰高孰低;被动性的,则是我究竟拥有怎样的材料,可提供构造情节,满足境界的要求。相比较而言,被动性的条件也许更具有决定因素,甚至是写作初衷发生的根源,我们常说好小说可遇不可求,指的就是这个吧!

我是一个发力滞后的人,将一个核下土,生根发芽,长叶抽枝,多是漫长的。《长恨歌》从最初的构思开始,直至十年过去,方才启动写作;《天香》更达三十年之久;《匿名》远近相济,多年前的动因,被正经历的生活鼓励起来,越扩越大;《向西,向西,向南》则反过来,近期的动因,将过往的经验唤醒,把许多片断的记忆倒流过来,注满故事的洼地。于是,几乎是连自己都猝不及防地,很快就坐下来,展平纸张,开头了。

用世故的目光寻找纯洁世界

——苏童谈短篇小说《玛多娜生意》

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最偏爱的还是近期的短篇。也许是因为近期小说里有“中年人的身影”,中年人直面人生的态度是世故的,却比年轻人经得起推敲。当然,世故不是我的追求,所有的写作最终都一样,必须用最世故的目光去寻找最纯洁的世界。

《玛多娜生意》对准世俗万象,广告公司、深圳、简玛丽与庞德,都是生活中的场景与芸芸众生。我不认为自己在短篇创作上有任何天分,就是喜欢,喜欢就会心甘情愿地投入。短篇创作上,我的目标有时候就是野心,我以前曾经大言不惭地祈祷自己的野心得逞。现在觉得自己很滑稽,不是野心消失了,是自尊在阻挡病态的狂热。这种自尊是孤僻者觉悟后的自尊。孤僻者不要站到大庭广众前,尽管发出自己孤僻的歌声,这种歌声也许可以征服另一些孤僻的人。

一个好作家对于小说处理,应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希望在小说的每一处打上某种特殊的烙印,用自己摸索的方法和方式,组织每个细节、每一句对话,然后遵从自己的审美态度,把小说这座房子构建起来。这一切都需要孤僻者的勇气和智慧。作家孤独而自傲地坐在他盖的房子里,而读者怀着好奇心在房子外面围观,我想这就是一种艺术效果,它通过间离达到了进入(吸引) 的目的。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你把灵魂的一部分注入作品,从而使它有了你的血肉,也就有了艺术的高度。


【相关链接】

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小说榜(专家榜)

1.《北归记》宗璞(《人民文学》2017年第12期)

2. 《锦瑟》范迁 (《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秋卷)

3. 《心灵外史》石一枫(《收获》2017年第3期)

4. 《国王与抒情诗》李宏伟 (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5. 《唇典》刘庆(《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春卷)

6. 《梁光正的光》梁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0月)

7. 《猛虎图》哲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

8. 《芳华》严歌苓(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

9. 《劳燕》张翎(《收获》2017年第2期)

10. 《白山》卢一萍(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


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非虚构榜(专家榜)

1.《离歌》周晓枫(《十月》2017年第3期)

2.《疼痛吧指头》普玄(《收获》2017年长篇专号冬卷)

3.《回望》金宇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4.《青苔不会消失》袁凌(中信出版社 2017年4月)

5.《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黄灯

(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6.《中关村笔记》宁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7.《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云也退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8.《激流中》冯骥才 (《收获》2017年第5期)

9.《兴化八镇记录:乡镇社会的解体与重建》费振钟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9月)

10. 《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裘山山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2017收获排行榜中篇小说榜(专家榜)

1.《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锺山》2017年第1期)

2.《一天》田耳(《锺山》2017年第5期)

3.《大乔小乔》张悦然(《收获》2017年第2期)

4.《大裂》胡迁(《西湖》2017年第6期)

5.《花满月》方方(《北京文学》2017年第1期)

6. 《生死课》胡性能(《十月》2017年5期)

7. 《水岸云庐》蒋韵(《长江文艺》2017年第7期)

8.《空山》东君 (《江南》2017年第4期)

9.《有人来了》须一瓜(《上海文学》2017年第1期)

10. 《化城》计文君(《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


2017收获排行榜短篇小说榜(专家榜)

1.《玛多娜生意》苏童(《作家》2017年第1期)

2.《故乡人事》莫言 (《收获》2017年第5期)

3.《两瓶酒》毕飞宇(《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

4.《白耳夜鹭》艾玛(《收获》2017年第2期)

5.《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张楚(《江南》2017年第3期)

6.《气球》万玛才旦(《花城》2017年第1期)

7.《科恰里特山下》董夏青青 (《人民文学》2017年第8期)

8.《自我,镜子与图书馆》李浩(《作家》2017年第10期)

9.《去崇明岛上看一看》周嘉宁(《上海文学》2017年第3期)

10. 《燕子衔泥到梅家》刘庆邦(《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7期)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均出版方供图

责任编辑:文化报道中心编辑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