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国博看新时代考古成果,汇集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新近出土文物
2023-09-14 23:57:27 作者:李扬

微信图片_20230914221101.jpg

9月14日,“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系统汇集展示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新近考古出土文物,范围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从田野考古到水下考古,从边疆考古到丝绸之路考古等多个领域,包括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青海都兰血渭一号墓等重大考古发现。

微信图片_20230914221109.jpg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出土 唐宋时期的贸易瓷器

微信图片_20230914221637.jpg

▲石雕人头像,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

此次展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分为“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四部分,生动讲述了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完整呈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001手斧(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jpg

▲手斧,旧石器时代,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出土

中国是人类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百万年前,远古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万年前农业产生,各地出现小型定居村落,为文明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走向文明”中,一件出土于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的旧石器时代手斧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个手斧用角岩制造而成,标准的水滴形,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远古先民用它来切割、挖掘、砍伐。它不仅是早期人类创造并使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定型工具,被考古学家称为“早期人类心灵之窗”。

微信图片_20230914220049.jpg

▲龙纹铜禁,西周时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3号墓出土

夏商周时期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之基。在第二部分“协和万邦”中,一件出土于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3号墓的龙纹铜禁,以其精美的龙形纹饰引人瞩目。据介绍,以往在宝鸡地区曾发现过两件铜禁,皆为戴家湾出土,一件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一件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三件铜禁在形制、纹饰方面相近,细部有所不同,时代大致相同。此次展出的铜禁是唯一一件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铜禁,极具考古学价值。

011鎏金錾花人物银碗(锡林郭勒博物馆藏).jpg

▲鎏金錾花人物银碗,北魏时期,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1号墓出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华文明日益繁盛。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铸就了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第三部分“海宇攸同”中,有一件北魏时期的鎏金錾花人物银碗,出土于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1号墓。其造型为敞口,弧腹,圜底,底部有四个人物头像。腹部伸展出四组“阿堪突斯”叶纹,将腹壁四等分,每一等分之间的小叶纹之上托着一个圆环,圆环内各捶揲一个人头像,头像皆侧身,高鼻深目,两两相对,三女一男。该碗与大同北魏墓群107号墓的鎏金刻花银碗、109号墓的鎏金錾花高足银杯,以及及大同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的錾花银碗的纹饰和风格基本相同。新时代的考古成就,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提供新实证。

012鋬指金杯(热水联合考古队暂存).jpg

▲鋬指金杯,公元8世纪,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出土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第四部分“殊方共享”讲述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出土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的公元8世纪的鋬指金杯,上腹有一道折棱,口部与折棱间装有一环形把手,把手上部有指垫,下部有指鋬,这种形制是西方较为流行的器物造型,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对青海地区的影响,这些考古成果见证了人类文明在交流融合中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914220057.jpg

▲曾侯丙方缶,战国,湖北随州文峰塔18号墓出土

微信图片_20230914220036.jpg

▲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45号墓

微信图片_20230914220100.jpg

▲骑马吹角俑和骑马击鼓俑,十六国时期,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出土

微信图片_20230914190858.jpg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照片:除资料图片外均李扬摄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