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种+专业”将成新兴领域!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箭在弦上
2018-03-17 18:34:42 作者:樊丽萍

timg.jpg

“在很多综合性大学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也不算社会科学,经常被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 今天,“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与会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不仅一语道出了外语专业在高校面临的“尴尬”现状,同时,她也和同行们分享了一则自己的新观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中国思想、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解决世界性难题,这正在为高校的外语学科赋予全新的使命。以往在综合性大学很少被关注的外语学科,成为了很多大学新的学术、人才培养和研究资源获取的增长点。

今天在上外召开的“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高校相关负责人和学者专家等总计200余人。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指出,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时候调整定位了,人才培养改革也已箭在弦上。

“双一流”建设启动,标杆院校纷纷有了新动作

去年9月,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和中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均入选“一流学科”名单,引起高教界的关注。

北大外国语学院的现实处境,颇具代表性。宁琦分析,身处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在学校整体的资源分配上往往不占优势。再和国内外国语院校相比,体量上也不占优势。外国语大学往往能举全校之力加强专业建设,而二级学院则相对显得“势单力薄”。

455008311.jpg

不过,无论是去年底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还是此前的几轮评论,北大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总能名列前茅。除了北大的金字招牌本身自带“光环”,这所身居名校的“小学院”何以能秀出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来就不是按照排行榜或者评估的指标来办学的,大学理应有大学之风。”谈及当下正在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宁琦说,该学院不仅启动了本、硕、博三个层级的人才培养改革,而且进一步明晰其办学的目标和定位,一言以蔽之:“北大的研究做到哪里,我们的外语储备就到哪里。”

简单地说,外语学科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工具学科”的定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外语学科的研究属性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北大外国语学院将提供的是一种“菜单式”服务,为学校的各类学术研究提供语言领域的全力支撑。

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外语学科亟需做出新的变革。这是论坛上学者们交流最集中的一个话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因此,外语学科要重点研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新机遇和新方向。

提及上外的“双一流”建设进展,李岩松说,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应进一步与服务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相结合,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深入拓展,在国别区域研究、全球知识构建方面积极作为,在学科交叉和站稳前沿方面努力进取,从而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

 

797205320.jpg

把语言学科优势转化为国际化办学优势,仍有提升空间

多位专家提及,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外语学科建设,促进我国外语高端人才的培养,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为推动国际化办学提供语言支持和服务。

据统计,截至2017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已经接近1300个,大部分采用中外双语授课和全外文授课。由此可见,外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介绍,语言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前一直不是“重点领域”,到目前为止项目数不足40个,但今后,“中国语种+专业”势必成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新兴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外文授课课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000多门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涉及12个专业门类,但全英文授课的专业总体还比较稀缺。

最近有调研显示,国内本科高校中全外语授课的专业平均数为4.97个,而部属院校平均是22.03个。调查还显示,外语类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略高于同层次的其他专业类高校,比如财经类或其他的理工科类院校。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学科的明显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仍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文:樊丽萍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教科卫报道中心审核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