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一哥”刘宪权今晚迎来教师生涯巅峰时刻!他的课上座率超150%,学生从50后到00后
2018-11-28 19:07:55 作者:樊丽萍

a7f1bebca465476db697ad2b4b1772b7.jpg

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宝级”教授、沪上知名刑法专家刘宪权,今晚迎来了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在华政第24届“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评选中,以2549票的最高票当选。这也是他连续20年被华政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首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从教35年,刘宪权教授获得的各种奖项数不胜数,他头上的“光环”“帽子”也不少,但他自己最在乎的、最看重的,恰恰是全校学生经过海选投票评出的这个奖项。

在华政,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刘宪权为“宪哥”。听过刘宪权的课的学生,从50后、60后直到如今的90后、00后。

“没有上过宪哥的刑法课,大学生活不完整。”这在华政口耳相传、人尽皆知。或许,如此这般在一代代学生中流传的佳话,本身就是一种学风和校风的传承:重视本科生、重视本科生的教学,好的大学理应如此,好的老师理应如此。

03712095b8cd48afb1fa87adcea9cdf6.jpg

刘宪权,男,1955年12月生,中国著名法学家。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学院院长。

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的《刑法学》和《金融犯罪研究》是上海市精品课程,刑法学本科教学团队是上海市级教学团队。连续20年被全校学生高票选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呕心沥血育桃李、爱岗敬业铸师魂成为全国媒体报道的教育热点。

华政一哥,最留恋的地方是课堂

身为我国刑法学的领军人物,刘宪权是名副其实的“华政一哥”。不过,和一些“明星教授”的区别在于:他并不难找。因为每周,他都要给本科生上课。过去35年,这一点从未改变。

他的课堂上座率,当属沪上院校中的“传奇”——经常超过150%。华政最大的、可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拿出来给他上课,听课的学生仍然挤爆,一座难求。时常会硬生生挤下500人。有人为能坐在前排,清晨五六点就去占座,没占到座的会去隔壁班级拖椅子,晚到的学生只能坐在地上听课……

学生们像追星一般地追着“宪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打基础的阶段,如不加以重视,高等教育就没有前途。”刘宪权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过,身为大学老师,给本科生上课是本分,这份本职工作必须要做好。“再大牌的教授,都要不忘初心,不能忘本。”

从当初那个意气奋发的青年教师,到如今那位德高望重、备受学生爱戴的知名教授,在讲台上的刘宪权总是最神采奕奕的。他对本科课堂的“痴迷”,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每周,他要给学生上八节课,往往天蒙蒙亮,这位已经年逾六旬的教授就要从市区的家出发,赶到五六十公里外的松江校区。多少年来,刮风下雨,从不迟到、从不缺席。

028e2f3a2b1841bd8743185baaa6398d.jpg

因为选课的学生实在太多了,他的课有时不得不上午讲一遍,下午再讲一遍。尽管一部刑法在心里已经滚瓜烂熟,但刘宪权说,“每堂课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上课的学生,年年都是不一样的,而外面的世界也不停地在发生变化,社会环境在变,刑法课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故此,即便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专家,但他每次上课前,都要花时间备课,精选案例。

“宪哥”的课好听,这在华政是公认的。现为华政本科大四学生的余越洋,也是刘老师蹭课大军中的一员,同其他喜爱刘老师的同学一样,每次都得早起占座,刘老师课堂上的幽默风趣、温文儒雅正是他早起的最大动力。

“什么时候讲理论,什么时候讲案例,如何穿插效果更好,这些教案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刘宪权讲到如何上好一堂课,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这也是他最喜欢和青年教师谈论的话题。

上过“宪哥”刑法课的学生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尽管教室人气爆棚,十分拥挤,但是只要有可能挪步,刘宪权总喜欢在教室里“兜圈子”,踱着步子走来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提问,并随时会把麦克风依次递给听课的学生,请他们一个个地回答问题。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明显思路走偏了,“宪哥”会不依不饶,像在法庭上辩论一样,继续“盘问”学生,或者干脆发起一场讨论,直到学生们意识到问题所在。

因为每一堂课总是人气很足,耗能很大,所以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一堂课上下来,“宪哥”总是满头大汗。

微信图片_20181128153819.jpg

▲今年6月12日,刘宪权老师一如往常在华政明法楼三楼大教室为近300位本科生讲授刑法课。可这也是一节值得纪念的课:这是”宪哥“教学生涯中最后一次为本科生授课。

微信图片_20181128153825.jpg

“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上不好课的人”

每个人在回忆人生的时候,大概都会发现,有一些老师是会给学生一生带来影响的。在华政,受“宪哥”影响的人很多。

正如一些老师感言,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喜欢你的课、从而喜欢你的人,有时更会因为喜欢你的人而对你讲的课产生深厚兴趣,甚至会因此改变学生的专业取向、职业发展,影响到“命运”。

如今在华东政法大学任教的周舟老师,原本是华政经济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正是因为选择了法学第二专业的学习,聆听了“宪哥”的讲课,感受到了刑法学世界的无限魅力,才开启了刑法学的研习之路,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刑法学的专业教师。

“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上不好课的人。”这是刘宪权的一句名言。不过,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最好的注释,或许是刘宪权个人的执教经历。

FDB8EF2F8DCE81B4C9C5D359C6BEA607.jpg

刘宪权自言,30多年前初站讲台不久,他就知道,自己先天条件一般,普通话和口才都不算最出色。一名老师,如何才能把课上好,站稳讲台?早年的刘宪权曾为上课下过苦功:全校老师的课,他都听过一遍。然后,他从中选择出了一种最适合他的授课模式、再进行创造。他还有个习惯:每堂课上完后,他都会总结反思成败,哪一段成功启发了学生,哪一段效果不理想,都要心中有底。

不少喜欢刘老师上课的学生都曾表示,“宪哥”总能将深奥的刑法理论用最朴实、最简明的语言予以阐释,循循善诱,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这与“宪哥”的用心是分不开的。

任教30多年,凭刘宪权的资历,若要在课堂上神侃,一年不备课都无妨,可他却从不这么干。

刘宪权从不吃老本,每堂课都有变化,他总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讲课中,将最前沿的法律问题带到课堂上,他要学生从他的课堂上有真收获,而自己也能温故知新。

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时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在2008年华政教学评估总结会上表示刘宪权教授的课是他听到的最好的课,刘老师的课讲得“炉火纯青”,在当今的法学界是极为罕见的。

华政“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评选共进行过24届,他连拿了20届(1999年-2018年),前4届因为他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参加香港回归的相关工作,没在学校开课,因此缺评。这是对年均3000门(次)课程的550余名专业教师的评价和票选,他是华政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开创了华政的历史先河,创造了一个华政的“吉尼斯”记录。

1708181042826c53886563c321.jpg

没有任何官方色彩,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回报,全部由学生投票产生,奖品只是一个奖牌或奖杯,可这恰恰最能体现教学的魅力。刘宪权说,连拿20届“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这不仅需要体力的支撑,更是一种自我加压。这种“压力”成为激励刘宪权教授不断努力与进步的动力:时时告诫自己不能松懈。

“教学科研两翼齐飞 ,学习工作全年无休”

有人说,高校中擅长教学的老师,通常都不擅长科研。可刘宪权又是一个例外。

这位教学名师在科研领域也始终名列前茅。多年来,他始终活跃在刑法学研究前沿,先后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主持的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3项一般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公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连续9年入选“中国法学高产作者”,实现自评选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超高产作者”的大满贯。

在刘宪权看来,科研与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代表学校内部的认可,而科研意味着文章发表,直接关系到学校外部的认可。通过科研写文章,促使人思考问题。

view.jpg

刘宪权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科研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始终不会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回答经常会带给他很多启发,使他能够找到研究刑法问题的新见解,他也很希望学生能够问倒他,这样会促使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确实很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成为了他教学与科研上很好的借鉴,使他在我国法学界始终占据重要的学术地位。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宪权多方统筹、整合资源,短短数年之内,把华政刑法学科建设成为南方首屈一指、全国名列前茅,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在经济刑法、金融刑法、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犯罪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和强势地位。

279C40248A42FC824997E0B05426C15B.jpg

如今,在业界已是重量级人物的刘宪权依然是个拼命三郎。他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像一些著名法学家那样80岁时还在继续写作治学,成为学界泰斗。

刘宪权有一个体会:读书是不吃亏的。所以他一直从未间断过学习,哪怕再忙、再累,都要做好学问。他的办公室位于古老的华政东风楼,简朴,通透,大气,硕大的书桌与书柜卫士般守护着他。只要没课,没有学术活动,他一定会坐在这里看书。他的学生都知道,节假日里都可以在办公室里找到他。

一年到头,刘宪权教授只给自己放半天春节假,这段时间他要去探望家人,其余时间他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带着学生搞课题、改论文、做研究。

30084333335k.jpg

名师不名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人,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育人。”正如刘宪权教授所言,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模范、什么名师,只是一位实实在在教好他们的老师。信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正是师德的体现,这样的老师也将影响学生的终身。

作者:樊丽萍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