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是大学的精神与责任!2700余名沪上高校师生今天聆听这堂党课,现场暖流阵阵掌声不断
2019-09-17 22:05:07 作者:樊丽萍

微信图片_20190917201954_副本.jpg

今天的同济大学大礼堂,很燃!多位平日里备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授们出现在学校大礼堂的讲台上,他们联袂为学生讲一堂课。时不时的,课堂就会被听课学生的热烈掌声打断——

“我与新中国同龄,1972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过誓。作为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宣誓就是承诺,永远不能做两面人,必须始终如一地践行自己的诺言。”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占才和学生们分享了他70年的人生经历:“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在不断进步,历史在向前发展。”在学校,李占才是一名人气思政课教师,他底气满满地告诉学生,“我平时上课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才能真传,只有真信仰马克思主义,讲马克思主义才真诚,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李占才_副本.jpg

今天,和李占才一起走上讲台的,还有同济大学的桥梁专家葛耀君教授、海洋专家周怀阳教授、测绘专家童小华教授、“最美高校辅导员”李睿等。

据悉,此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为主题的同济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党课,既是同济首场全校范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体学习,同时也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听课的师生代表来自沪上20余所院校,总计2700余人。

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今天的主题党课上,不少主讲人的深情讲述,让今年的青年学子们再一次领略了老一辈杰出学者的爱国情、报国志和强国梦。

微信图片_20190917212707_副本.jpg

“我来自‘桥梁世家’——我的导师项海帆院士以及我导师的导师李国豪院士,他们都是国际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葛耀君的讲课,从两座桥的往事讲起——

一座是上海最引以为豪的南浦大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绕黄浦江上的大桥由谁来建的问题已争论好些年。1987年8月18日,项海帆提笔给当时的上海市领导写信,吁请自主建设上海南浦大桥。而后,由李国豪提出的 " 叠合梁斜拉桥 " 方案最终被确定为实施方案,造价是当时日本人方案的一半。1991年11月19日南浦大桥通车,极大提振了中国桥梁界自主建设的信心。

另一座是虎门大桥。李国豪在得知家乡广东拟邀请英国公司带资施工虎门大桥后,立刻“上书”,吁请自主建设虎门大桥。他在信中说,虎门是当年林则徐禁烟的国耻地,中国人民无法在感情上接受英国公司。1992年虎门大桥开工建设,5年后胜利竣工。

“在南浦大桥和虎门大桥之后,中国人所有的桥都自己建造。”葛耀君倍感自豪地告诉学生,桥梁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含量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正在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而这同济桥梁系师徒三代的接力,不仅是一所大学文脉的传承,也书写着一代代学者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与情怀。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的经历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研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生动缩影。”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我国 " 蛟龙 " 号深潜器搭载的首位科学家。

微信图片_20190917213017_副本.jpg

今天讲课时,周怀阳提及了一个关于“水”的细节。他试图从“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对曾经的海洋科考环境有更感性的认知。原来,以前去远洋科考,淡水都是船上自带的,科考人员必须十分节约用水、水都是定量供应的;而现在,船上可以淡化海水制取淡水,不再限制洗澡等生活用水,出海期间的生活品质有显著提升。

周怀阳仍不忘告诫学生:“老一辈传下来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永远都不能丢。为了续写海洋强国梦,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永远保持初心和本真。”

“个人的命运永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镌刻在每一位党员、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不少教师代表看来,今天的主题党课,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们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190917213035_副本.jpg

今天的主题党课上,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讲述了他带领的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为探月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提供科技支撑的“奔月”故事。

“与航天测绘遥感相关的高精尖领域,核心技术‘买不来’,我们必须自力更生。”童小华说,在导师和前辈的指引下,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所在的同济团队就开始瞄准“空间数据的精度”这一国际前沿,20年来,潜心深耕这一领域,成功探索了一套测绘遥感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将地面应用扩展到我国的航天事业。

微信图片_20190917213053_副本.jpg

荣获“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睿,在主题党课上以吴孟超、汪品先、郑时龄、阮仪三、朱永灵等一批杰出的同济学者为例,分享了他们奋进不息、共同“筑梦”的报国强国情怀。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要让年轻人知道,个人的命运永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周怀阳说,青年学子到大学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励志。因为,很多的科学研究都很艰苦,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志存高远、有学以致用的报国情怀,年轻人才能坐得住冷板凳,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绣红旗1_副本.jpg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主题党课从浩若星海的同济人中选取了几颗耀眼星辰,通过三个篇章向大家讲述殷夫、李国豪等杰出代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让同济人追求真理、赤胆忠诚、不惜流血牺牲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将同济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娓娓道来,把同济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责任担当向世人庄严承诺。

“今天的党课既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历史回望,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陈姝宇说,她不仅被讲述人的赤诚的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所打动,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新时代的青年要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祖国。

作者:樊丽萍  图:江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