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雷锋日,看这些当代中国青年:上海高校青年师生共赴青春战“疫” | |
2020-03-05 17:52:58 作者:储舒婷 |
今天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
今年疫情当前,青年有责,志愿同行,
上海多个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主动作为,
共赴这场青春战“疫”!
从冲在一线的医护志愿者,到在社区、道口站岗登记,维持秩序的基层志愿者,以及那些鼓舞人心、辟谣发声的宣传志愿者们……这就是当代的雷锋,这就是中国的青年。
战地前沿,阻击一线
医护志愿者
马晓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生
马晓雯的志愿服务定岗在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协助医务科开展全院抗击疫情统筹工作,整理医院疫情相关文件、资料及数据。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她却没有丝毫懈怠,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精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志愿服务岗位上,马晓雯每天服务达7个小时以上。
郭子娴,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生
郭子娴得知家乡社区医院人手严重短缺后,毅然报名加入医院抗疫一线,参与医疗问询诊工作,在隔离区记录被隔离对象的体温。当被问道“你难道不害怕吗”的时候,她坦言:“当然害怕,但是想到奋战在湖北医生和护士,他们面临那么危险的疫情和形势已经坚持了那么多天,我这点工作不算什么。”
以个人身躯,筑起“健康结界”
道口志愿者
陆一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陆一歆主动报名成为上海道口防疫志愿者,在高速道口作为防疫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工作,主要包括帮助货车司机填写健康云、测量来往人员体温、协助工作人员与外国友人交流等。
何佳明,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何佳明看到了静安区团委疫情防控志愿者召集令,毅然报名上海站志愿者工作。工作期间,他辅助医护人员对旅客检测体温,将疑似患者护送至指定转运车辆;对所有旅客进行“健康云”APP入沪信息填报的宣传,引导旅客扫码填写信息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快递员”“守门员”“救火队员”
社区志愿者
陈丁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生
陈丁波积极响应村镇领导的号召,志愿加入为村民统一购物、送货等服务活动。他主要的工作是在3天前统计全村一百多户家庭的物资需求,第三天早上7点跟随村干部购买和领取物资,最后在下午5点前按照清单逐一送达各居民家中。
吴彪,上海商学院教工
“现在返沪人员逐渐多了起来,又是一个难关,”吴彪直言。他志愿在小区大门处值班站岗,协助物业、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对出入小区的居民进行防疫宣传劝导工作,并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返沪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楼道排摸等工作,以特殊的方式做老百姓的“守护神”。
小行担大义,服务送真情
基层志愿者
汪敬普,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汪敬普在朋友圈号召当地人加入志愿团队时这样写道。起初,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必姆镇并没有招募志愿者的安排,汪敬普看到他所在县确诊感染人数高达十几个,而农村地区防疫形势严峻,人手短缺,于是主动联系村里面的领导,踊跃投身基层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姜影,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姜影一家三口都在做着防疫志愿者。每天,她都要拿着小喇叭在社区循环播放普通话版和方言版的防疫宣传音频,还要张贴防疫知识的宣传海报,提醒居民进行登记、做好隔离。一家三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着防疫志愿活动,即使是春节也无法陪伴对方,但他们从不曾抱怨,都因能为“大家”付出而感到自豪。
周沁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17级本科生
周沁人报名参加了口罩制作的志愿活动,一天工作8小时,眼睛需要像显微镜一样精准的检查每一只生产出的口罩,腿酸眼花阻挡不了她默默奉献的决心,她耐得住了寂寞,沉得下了心,最终独自完成了近1300件口罩的挑选任务。
“云陪护”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
线上辅导志愿者
彭诗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研究生
彭诗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留校的她参加了复旦大学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线上辅导志愿队,她说:“非常感激白衣天使们逆行前往。你在前方守护我的家,请让我在后方陪伴你的孩子,直到你的凯旋。”
华东理工大学研支团
他们与山东省新泰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感染科结对,为隔离病患提供线上物资采办和心理辅导,同时,也为白衣天使的宝贝们提供“一对一”线上辅导。
发挥专业特长,解决防疫痛点
专业志愿者
潘冯谱,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来自理学院的潘冯谱同学参加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2019-nCOV的相关系列科普工作,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撰写了关于2019-nCOV的数学流行病学模型的文章。来自湖北武汉的他,希望可以为普通市民科普流行病传染,增强正确认识,一起攻克难关。
徐冉,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5级博士生
徐冉和志愿者团队一起搭建了多个信息汇总平台,让数以千计的热心人脱出虚假过时信息的重围,将海内外同胞的心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1月29日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后,当天完成产品设计,6小时内平台搭建完毕,当日夜间上线运营,架起了援助者与被援助者之间的桥梁。
防疫宣传,传播正能量
文艺志愿者
朱云蔚、林浩天,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朱云蔚和林浩天加入新闻栏目“战疫”工作组,成为了特殊时期的一名实习记者,利用专业所学,通过新闻制作来传递对待疫情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将更多真相和正能量带给社会。
无偿献血,贡献微薄之力
献血志愿者
邹士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邓秉浩,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多名交大同学积极参与到献血队伍中来,积极响应号召前往爱心血屋,用献血的方式奉献自己的力量。邹士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学生党员,他更多的想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家乡安徽淮南血库告急之时积极报名参与献血活动。
刘晓东,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张昊源,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润昇,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
多名华理学子积极主动参与了无偿献血,为正处于疫情救治中的患者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个人与时代注定要同呼吸,共命运。还有许多当代的中国青年正在行应然之事,在这场青春战“疫”里,他们将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志愿展现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储舒婷 图片:均为各高校供图
编辑:姜澎 樊丽萍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